?
核心提示:高個兒人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較低,但患癌風險卻很高,同時研究者還討論了飲食因素和其他機制試圖來解釋上述關聯(lián)性發(fā)生的原因。
近日,一篇刊登于國際雜志《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德國糖尿病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描述了全世界個體身高增加和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間的關聯(lián),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高個兒人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較低,但患癌風險卻很高,同時研究者還討論了飲食因素和其他機制試圖來解釋上述關聯(lián)性發(fā)生的原因。
身高通過遺傳來決定,但近些年來全球各地兒童和成年人的身高處于穩(wěn)步增長的階段,處于成年期內(nèi)兒童的身高幾乎明顯高于其父母的身高;荷蘭人口身高增加尤為明顯,如今荷蘭男性身高要比150年前明顯高出20厘米。文章中研究者就分析了人群身高增加的原因及其效應。
研究者Schulze教授指出,身高對常見特定疾病引發(fā)的死亡率有重要的影響,而這同機體脂肪含量及其他可調(diào)控的因素之間并無關聯(lián),此前研究表明,相比低身高的人群而言,身高較高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的風險較低,但患癌風險較高;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顯示,身高每增加6.5厘米就會降低個體患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的6%,但卻會增加4%的患癌風險。
研究者推測,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機體身高的增加是機體動物蛋白富集及營養(yǎng)過剩的主要標志,在母體子宮內(nèi)胎兒機體一生的程序可能都會建立,直到開始建立產(chǎn)生胰島素樣的生長因子1和2以及IGF-1/2系統(tǒng);在機體其他的影響中,系統(tǒng)的激活會引發(fā)機體對胰島素活性更加敏感,隨后正向影響脂質(zhì)的代謝。而本文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高個兒人群更容易對胰島素敏感,而且肝臟中脂肪含量水平較低,這或許就可以幫助解釋其患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的原因,研究者認為,高個子人群機體中存在特殊保護機制可以抵御脂質(zhì)代謝障礙的發(fā)生,然而IGF-1/2系統(tǒng)及其他信號通路的激活或許和特性癌癥發(fā)生風險的增加直接相關,尤其是乳腺癌、結腸癌以及黑色素瘤,研究者推測這可能是細胞生長不斷被激活所導致的,而最終則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和2型糖尿病發(fā)病風險的反向相關,但和癌癥卻是正向相關的。
最后研究者呼吁將機體生長和身高因素納入到抑制上述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的預防之中,因為研究者們非常清楚盡管高個子人群受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影響較少,但患癌風險卻增加了;更為重要的是,飲食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尤其是在個體懷孕期間以及個體兒童和青春期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