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后就要心為黨跳,嘴為黨吼,手為黨搖,足為黨走!”這是我的父親吳鳴生前常說的話,現(xiàn)在還猶在耳畔。他是去年去世的,享年92歲。在他去世后,我們按照他生前的遺囑,捐獻出了他的遺體,完成了他“死后也要把自己奉獻給國家醫(yī)學事業(yè)”的愿望。
↑父親年輕時的照片
1931年,父親出生于廣東省龍川縣通衢鎮(zhèn)廣福村,幼年時爺爺早早離世,家里的生活十分艱難,父親早早輟學。
在那個戰(zhàn)爭紛亂的年代,父親受進步青年的影響,開始接觸共產(chǎn)主義思想。1947年,中共中央批準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父親負責張貼海報,宣傳反對地主階級的革命思想。后經(jīng)朋友介紹,他向黨組織遞交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5天后加入了東江縱隊。
沒想到父親這一去便杳無音訊,直到解放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奶奶才知道他還活著。原來入黨后,父親便改了名,所以才導致“查無此人”。“入黨后,我愿把生命都交給黨,所以把名字吳其英改成了吳鳴(諧音無名)?!备赣H說,改名一方面是表示為黨奉獻的決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方便開展機要工作。他當時從事的是保密工作,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身份和行蹤,甚至是自己的家人。
在解放戰(zhàn)爭期間,父親將許多重要情報通過電臺傳遞到延安。國際電信聯(lián)盟規(guī)定的無線電臺明碼,父親在晚年的時候,仍清楚地記得。
↑父親(左)和我的奶奶在解放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合影
1957年,父親被推薦到原廣州軍區(qū)政治部工作。在單位組織的技術(shù)訓練班中,他開始接觸法學知識,通過學照相、偵察、鑒定……一步步地掌握司法業(yè)務知識,從“門外漢”變成了“司法通”。
1978年10月,父親結(jié)束了三十年的軍旅生涯,轉(zhuǎn)業(yè)到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直到1991年退休。在我的印象里,父親的工作量巨大,他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對每一起案件,父親都認真細致地看案卷、聽匯報,盡心竭力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
父親退休后,每年都會參加法院的黨組織活動,如聽案件提建議、參加時政學習等。他還堅持上了14年的老年大學,每天堅持學習英文、詩詞、書法等。他說,作為一名黨員,要時刻保持進步。
2013年,父親在住院期間看到宣傳,了解到醫(yī)學院校普遍存在遺體標本緊缺的情況,于是他瞞著我們遞交了志愿捐獻遺體申請登記表,事后才告訴我們。父親去年因病離世,在告別儀式結(jié)束后,我們按照登記,進行了捐獻,完成了他的遺愿。
↑父親志愿捐獻遺體的證書
雖然父親離世了,但他堅守入黨承諾的一言一行還印刻在我的腦海里。早年我和弟弟追隨他的腳步都參了軍;退役后,我連續(xù)二十多年無償獻血、參加志愿活動;如今,我也經(jīng)常給孩子們講起父親的往事,激勵他們向爺爺看齊。(吳一夫口述、溫豐羊整理)
↑父親生前接受采訪時的照片
出品:李學勇
策劃:黃明、李礪寒、王逸濤
統(tǒng)籌:孫豐曉
協(xié)調(diào):方治國、溫豐羊、費紅華
記者:郭中正
編校:蔡琳琳、高蕊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出品
特別鳴謝
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