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信仰,讓燈塔永遠照耀民族心靈
——穿越戰(zhàn)火硝煙走過70年的心靈對話
■本報記者 魏 兵
引?子
英雄,對于歷史和未來,對于國家和民族,到底意味著什么?
1949年10月1日,響徹天安門廣場的那個聲音震撼了世界。毛主席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你可知道,此前一天——1949年9月30日,毛澤東帶領(lǐng)他的戰(zhàn)友們,為歷史為未來,立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從雄關(guān)漫道、腥風(fēng)血雨中走過來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深深懂得:如果沒有這些英雄,中國人是站立不起來的!
整整65年后,首個國家“烈士紀念日”的號角又在這里響起,習(xí)近平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與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默哀、獻花、致敬。以國之名昭示:我們永遠把英雄的旗幟高高舉起!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馬克思曾說:“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苯裉煅鐾⑿?,灑下的不僅是熱淚,還有很多、很多的思索……
一、哪里有民族的召喚,英雄就從哪里出發(fā)
對國家和民族來說,英雄史就是心靈史。如果喪失對英雄的記憶,我們的心靈就會在黑暗中迷失。
我們永遠不能遺忘,從1840年開始的中華民族百年沉淪。
天安門曾經(jīng)飽經(jīng)屈辱,痛不忍睹!
日本朝日新聞社1938年1月11日發(fā)行的《支那事變畫報》第十五輯中,有一幅照片扎人心窩:在天安門城樓上,日軍懸掛起祝賀占領(lǐng)南京的標語……
而早在1900年,燒殺搶掠整整3日的列強軍隊,就大搖大擺地穿過這里,在中國的皇宮舉行閱兵……直到49年后的開國大典,天安門的木梁上,還嵌著八國聯(lián)軍炮擊城樓后沒有爆炸的3發(fā)炮彈!
南京城曾經(jīng)尸骨遍地,血流成河!
1937年12月18日的《紐約時報》頭版,刊登著記者弗蘭克·蒂爾曼·德丁從中國發(fā)回的稿件,標題是:《屠戮意味著占領(lǐng)南京——俘虜全部被殺》。而在同一天的《芝加哥論壇報》上,記者耶茨·麥克丹尼爾的記錄更是錐心刺骨:“我對南京的最后印象——死亡的中國人,死亡的中國人,死亡的中國人……”
痛,又何止在1937年!“中國是帶著首都被敵人攻占的恥辱進入到20世紀的”,鄧小平曾這樣痛說民族的苦難。
那個年月,多少中國人用滴血的心在思考:
100年間,為什么幾乎所有列強都侵略中國?
100年間,為什么幾乎所有抵御外敵入侵的戰(zhàn)爭,都以失敗告終?
梁啟超曾激憤而言:“敵無日不可以來,國無日不可以亡。數(shù)年之后,鄉(xiāng)井不知誰氏之藩,眷屬不知誰氏之奴,血肉不知誰氏之俎,魂魄不知誰氏之鬼。”字字猶如泣血!
四萬萬人的泱泱大國,為何山河破碎,生靈涂炭,走到了瀕臨亡國滅種的境地?觀之痛!思之更痛!
“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落后就要挨打!一個沉睡民族的心靈,誰來喚醒?!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庶我子子孫孫,或免奴隸于他族……識時賢者,能無責乎?”1895年,孫中山在《香港興中會章程》中大聲疾呼。
“沖決歷史之桎梏,滌蕩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1916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如此慨言。這是第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啼血吶喊,這是對中華民族英雄兒女的呼喚。
長夜如晦,屈辱如山,民族危難,英雄出發(fā)!斗爭,流血,倒下,后來者繼續(xù)前行……
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他們挺起胸膛,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箲?zhàn)之時,中國軍隊傷亡380萬余人,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無數(shù)的英雄和先烈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今天當我們一次次唱響《義勇軍進行曲》,千萬不要忘記,那讓你熱血沖頂?shù)男?,正是當年英雄出發(fā)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