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燙手山芋”?是那些當下處理起來有風險、不處理終會出問題的“老大難”,也可能是那些久治不愈的“老毛病”,抑或是那些久拖未決的歷史遺留問題。請看《中國國防報》文章:
敢于接“燙手山芋”
■尹 武 張鳳強
1977年6月,萬里赴安徽任省委書記。當年,該省遭遇大旱,28萬多個生產(chǎn)隊,只有10%可維持溫飽。鳳陽縣小崗村“包干到戶”做法上報給萬里后,他經(jīng)過認真調研分析,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堅決支持,并領導起草了“省委六條”,“準備再次被打倒”“烏紗帽不要了”。面對多重壓力,萬里敢接“燙手山芋”,堅決支持改革,體現(xiàn)出共產(chǎn)黨人為民請命的魄力與情懷。
前不久,習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上強調,對一些重大改革,其他層面協(xié)調難度大的,要敢于接燙手山芋,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聯(lián)系到當前“脖子以下”改革正向縱深推進,奠基起跑的“第一茬人”敢不敢接“燙手山芋”就顯得尤為重要。
何謂“燙手山芋”?是那些當下處理起來有風險、不處理終會出問題的“老大難”,也可能是那些久治不愈的“老毛病”,抑或是那些久拖未決的歷史遺留問題?!盃C手山芋”的另一面,往往是群眾反映強烈和迫切期盼之事,妥善解決難點熱點焦點問題是民心所向,處理不當就有可能成為改革痛點,不但會影響原單位圓滿畫“句號”,更易阻滯新單位順利起步開新局。
敢于接“燙手山芋”是一種可貴的改革品質。眼下,有些單位正處于轉隸合編之時,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者有之,只想推責不想擔責者有之,只想討巧不想實干者有之,“燙手山芋”帶進新體制在所難免,如果人人都做上推下移的“太極手”和袖手旁觀的“甩手掌柜”,而不愿意接“燙手山芋”,就不可能打開新局面,實現(xiàn)新發(fā)展。
面對“燙手山芋”,不能不接,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須具備打開新思路、尋找新出路的改革氣質。既善抓眼下事,更敢啃“硬骨頭”;既敢解“燃眉之急”,更不畏“燙手山芋”,攻堅面前不怯陣,困難面前不亂陣,推動掣肘問題、現(xiàn)實矛盾、重要任務順利化解、穩(wěn)步推進。這方面,有的單位從組建伊始就堅持“新官要理舊賬”,把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作為落實改革任務的實踐抓手,順利清理了諸多歷史遺留問題,為團隊建設輕裝前進掃清了障礙。
善于處理“燙手山芋”是一種改革智慧。我們必須認識到,敢于接“燙手山芋”不是逞能沖動?!案摇辈皇桥哪X袋、想當然,而是自我革命。敢不敢接住“燙手山芋”考驗定力魄力,能不能處理好“燙手山芋”體現(xiàn)能力和執(zhí)行力。處理好的前提離不開調研與決策。當年,支撐萬里同志接“燙手山芋”的是3個月的精準調研。如果調研不深就盲目決策、倉促上陣,勢必吃力不討好,還可能會讓“燙手山芋”更為棘手。越是燙手問題越要穩(wěn)妥審慎究其根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既善于“借東風”,又成于“在人謀”,找準癥結動手術,瞄準要害下狠手,干凈利落地把“燙手山芋”處理好。
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敢不敢在關鍵時刻接“燙手山芋”,能不能把“燙手山芋”處理好、交好“明白賬”,不給后任留麻煩,是歷史關口“這一茬人”必須具備的勇氣、精神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