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與眺望:網絡政工的“詩與遠方”
——信息工程大學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化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宋 文 楊 森 本報特約記者 楊克功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網絡平臺的快速普及,軍隊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推動網絡政工建設、搶占網絡思想陣地時不我待。信息工程大學積極探索運用網絡思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有挫折,也有收獲。近日,記者走進該校,探尋他們推動網絡政工建設的經驗。
多款網絡政工軟件緣何遇冷?
換了載體不換思維,學員當然不“買賬”
2015年,該校研發(fā)推出了一款軍人學習成才軟件。在軟件上線兩周后的跟蹤調研中,研發(fā)團隊發(fā)現安裝該軟件的學員不足1/3,經常使用者數量更少,并未取得預期效果。
無獨有偶。今年年初,該校歷時一年研發(fā)的一款“利刃出鞘”趣味學習軟件推出1個月后,下載量不見起色。這讓試圖借助“趣味沖關游戲”模式吸引學員的研發(fā)團隊感覺很受挫。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自2012年以來,該校大力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化建設,先后研發(fā)了多款思想政治教育軟件。然而,除“鷹擊長空”等3款軟件較受歡迎外,大部分軟件官兵基本不“買賬”,下載量和使用率普遍不高。費時費力的研發(fā)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
自主研發(fā)的政工軟件為何頻頻遇冷?該院深入學員中間調研發(fā)現,問題的根源是在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化的過程中換了載體沒換思維,一些軟件形式紅火熱鬧,內容枯燥乏味,為了開發(fā)而開發(fā),披著信息化的皮,缺少網絡化的核。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是要從軟件開發(fā)伊始就樹立網絡思維。
——沒有滿足用戶核心需求。該校梳理發(fā)現,從“優(yōu)秀‘四會’政治教員技能培訓軟件”到“微課世界軟件”,這些不成功的軟件都有一個共同問題:不是官兵急需,開發(fā)時沒有首先考慮“學員需要什么”。該校一位領導認為:“學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對象,政治工作能否成功‘聯(lián)網’,關鍵在于能否滿足學員的學習與成長需要。學員沒興趣、不參與,費再大力氣開發(fā)的軟件在網絡上也只能是曲高和寡?!?/p>
——漠視用戶體驗。調研中,一些學員指出部分自主開發(fā)的軟件操作體驗不佳,缺乏互動。如“心靈驛站心理輔導軟件”“軍歌教唱軟件”“黨團骨干宣講能力培訓軟件”等都存在功能簡單、形式單一的問題,缺少社交互動功能。學員孔昊認為:“有的軟件很少更新,用起來不太順手,用上幾次就很少打開了。”
——缺乏深度創(chuàng)新。有學員反映,一些軟件把傳統(tǒng)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簡單地“嫁接”到網絡上,軟件雖然上線了,但枯燥乏味的內容很難吸引人。一位教員感慨道:“形式和載體的創(chuàng)新,只是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只有把這些軟件上所承載的內容進行深層次創(chuàng)新和改造,才能讓軟件活起來。”
在該校領導看來,網絡政工帶來的顛覆性變化,其實在于“開放”二字。一旦網絡這道門打開了,學校就要做好迎接圍墻之外海量信息大潮的準備。在青年官兵中真正受歡迎、積極轉發(fā)分享的也許是某些個人微信公眾號的作品,而學校投入大量精力做出來的項目卻可能如泥牛入海。直面這種開放環(huán)境帶來的沖擊,是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化正在經歷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