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和9月6日的《軍營觀察》專版推出“凌晨兩點的中尉”策劃,用兩個整版的篇幅刊發(fā)了中尉排長李政陽撰寫的《這是士兵的世界,你得融進去》《你是什么樣子,你的兵就是什么樣子》。
文章刊出后,廣大讀者對這個“中尉”青睞有加,編輯部始料未及。一位戰(zhàn)友微信留言:這文章看了整整4遍,總覺得文中那個“中尉”好像就是現(xiàn)實中的自己。
為何“凌晨兩點的中尉”讀后令人感動和深思?唯有真實,最能引發(fā)共鳴。聚焦“強軍一代”,關注新干部成長,編輯部特邀李政陽為“凌晨兩點的中尉”寫來一篇后記,并連線了幾位留言的戰(zhàn)友一起分享他們的成長故事。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長成軍人的樣子
■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什么是成長?
人的年齡增長、閱歷遞增、社會關系增加,這是一種成長。還有一種成長,就是人的精神不斷得到滋養(yǎng),從懵懂到成熟,從膚淺到深刻,胸懷不斷放開,氣象更加宏闊。
成長又應該是長成。成長并不是長成別的什么樣子。比如一株小草,它就要長成小草的樣子;一棵果樹,它就要長成結出果實的樣子;一棵松樹,它就要長成挺拔的樣子。因為,從一粒種子開始,它的目的,就是長成它本來的樣子。
人也是這樣。哲學的最基本命題,就是“我是誰”。這個問題令人困惑,并牽扯著人不斷發(fā)現(xiàn)自我,成長為人本來的樣子。人的精神成長,只不過是努力發(fā)現(xiàn)自己、成長為自己的過程。
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程,是在越來越大的坐標系中確認自己的過程。一個初生的嬰兒,他所認為的自己,就是媽媽懷抱里的唯一。等長大了,他才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自己有在家庭中的責任。進了學校,他發(fā)現(xiàn)了更大的世界,以及自己的定位、角色、責任和擔當。
一名軍人的成長,就應當長成軍人的樣子。這個成長的過程,應該是從一個班、一個排的體系不斷延拓,再到一個部隊、一個軍種,甚至整個軍隊。當一個軍人,能夠站在一支以打贏為終極目標的軍隊這一角度來審視自己、衡量自己時,他一定會認清自己成長的方向,也一定會從中喚醒自己成長的內動力。
這個過程一定充滿艱辛、曲折。因為,就像一粒種子一樣,你投入一個更大的體系,必須要告別自己的舒適區(qū),從破殼到破土,每一個過程都充滿艱辛,都必須付出應有的努力。因為,成長就是對自己的否定、超越、成就和確認。
當“凌晨兩點的中尉”離開學校,進入軍營這個更廣闊的空間時,他便開始了新的成長。他在與連隊官兵的交互中,不斷理解著軍營,也發(fā)現(xiàn)著自己。這種發(fā)現(xiàn),難免帶著困惑、彷徨或者迷茫,但這都是成長的副產品。
他在努力長成自己,長成一名帶兵人本來的樣子。他一面試圖和士兵建立真誠的關系,想要練就過硬的打仗本領,一面又在與一些形式主義的東西進行抗爭。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失望,也是一種力量。他的不適、迷茫、困惑,恰恰證明了他的成長。
一位作家曾經說,所謂超人,就是不斷超越自己的人。每一個“凌晨兩點的中尉”,都應該不斷激發(fā)自己的內動力,不斷打開自己的視野、胸懷,也不斷加載自己的使命擔當,在一個更大更寬闊的強軍體系中,長成軍人本來的樣子。
■成為什么樣的軍人,在于我們的選擇和堅持
■在挺過所有艱難的那一刻,你會感覺很值得
士兵、連隊和我
■李政陽
成長注定是一段艱難的歷程,每個人的終點都不盡相同。吳 瓊攝
一
九月初的一天傍晚,連隊退伍老兵焦曉波陪著父母來北京游玩,給正在北京出差的我打了個電話。在南鑼鼓巷街頭炫目的霓虹燈下,這對衣著樸素的老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盡管他們的家鄉(xiāng)離北京很近,老人家卻第一次來京。他們支持曉波參軍,也理解自己的兒子退伍回家。我想,這樣的父母構成了我們這支隊伍最穩(wěn)定的后方。
認識曉波的時候他還是副班長,我是剛下連的新排長。他是典型的北方人性格,永遠干勁十足,永遠有使不完的力氣。駐訓任務辛苦又枯燥,我時常躲在角落里一個人發(fā)呆。他拉著我走進大家中間,分給我一支煙或者一瓶廉價的運動飲料,不讓我這個“新人”顯得太過尷尬。
送他走的時候,曉波還一直對我念叨:“體能可別落下了,這可是最基本的素質?!蹦强跉夂蛢赡昵拔覄傉J識他的時候一模一樣。看著他離開的背影,我有些擔心,他那直來直去的脾氣在闖蕩社會時會吃虧。
《凌晨兩點的中尉》這篇文章里有很多戰(zhàn)士的故事。關注基層,關注戰(zhàn)士,就是關注軍隊中的大多數。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很平凡,他們幾乎不會說出“奉獻”“犧牲”這種詞語,他們也從不會努力標榜和炫耀自己的辛苦。但是他們有自己的理想,他們想念家鄉(xiāng)和父母,他們也希望得到認同感和歸屬感。
“凌晨兩點的中尉”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而是我們這個群體。新排長有時迷惘,“中年”排長有時彷徨,老排長有時慌張?!爸形尽钡娜后w里不乏文武兼?zhèn)渲?,總有一項或幾項無法掩住鋒芒的特長;我們雖時?!巴虏邸?,面對工作依然會盡職盡責;我們不怕苛責,從來不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我們一邊質疑現(xiàn)實,一邊又努力地說服自己相信未來;我們渴望愛情卻從不刻意奢求,因為軍戀這個詞除了浪漫之外,便意味著沉重的責任和永遠補不完的虧欠……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尉”們終將不再年輕,卻又不得不肩負起父母、婚姻和家庭的重任。在物質化的現(xiàn)實社會中,忠于理想需要更大的勇氣。
二
我用第三人稱的筆觸審視自己兩年的經歷寫成這篇文章,為的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進行中肯的講述,避免陷入自怨自艾的無窮矯情里。
畢業(yè)后,軍校同學有的去了高山、海島,有的去了荒漠、高原,還有的在異國他鄉(xiāng)執(zhí)行維和任務。事實上,無論是參加艱苦的軍事訓練還是執(zhí)行跨越幾千公里的演訓任務,無論是戍守邊疆還是扎根海島,這樣的經歷都讓我們的青春有了難忘的記憶,在相互調侃中多了些驕傲的資本,給自己的人生故事添了幾筆難忘的情節(jié)。如果過于沉湎肉體上的痛苦,那么靈魂不免顯得有些脆弱和單薄。
但日子終歸是瑣碎的。日常的事務性工作往往能磨掉一個人的棱角,忙碌了一整天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復雜的人情世故牽扯了本就所剩不多的精力,想潛心鉆研一門軍事技能或者讀一本戰(zhàn)史名著,卻經常心靜不下來。如果今天和明天、甚至和后天都是一個樣子,那么這種生活足以泯滅一個年輕人的所有向往。我們能做的,就是盡自己的努力,讓每一天都能進步一點,讓每一天都有獨特的意義。你的負能量,只會讓身邊的人對你越來越失望。你是什么樣子,你的兵就會是什么樣子。
我也經歷過很多次失望。曾經想教戰(zhàn)士彈吉他,備好了課,也有人報名,周末上課卻無人問津。手機游戲“搶”走了我的課堂,雖然痛心,卻很無奈。彈吉他和打游戲,有時說不清到底哪一個更有意義、哪一個更貼近戰(zhàn)士的生活。我還曾經想過給連隊辦一份小報,可繁重的工作和訓練任務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辦連報的事情最終無限期擱淺。當理想遭遇滑鐵盧,我們必須要正視現(xiàn)實并承認時代的影響力和不可逆性,我們必須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三
至今仍對一名戰(zhàn)士的問題耿耿于懷。我們坐在搖晃的車廂里,外面是繁華的都市。他突然問我:“排長,我們守衛(wèi)的就是這里嗎?”
我可以用最標準的答案回答這個問題,但我想起《士兵突擊》里史今退伍的一幕:史今坐在車里,外面是華燈初上的十里長街。他終于看到了自己守衛(wèi)的地方,盡管這一天來得有些晚了。
后來我想,應該帶著這個戰(zhàn)士去麻栗坡烈士陵園看一看,這遠勝過蒼白無力的說教;也應該帶著他到駐地的城鎮(zhèn)好好逛一逛,畢竟這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更應該讓他堅信,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意義的。
軍隊的發(fā)展無法擺脫時代的烙印:坦克飛機的出現(xiàn)把人類戰(zhàn)爭進化到了機械化時代;航空母艦取代了“大艦巨炮”,戰(zhàn)列艦對決終成歷史絕響;信息化時代催生了信息化戰(zhàn)爭,其涵蓋的復雜性和挑戰(zhàn)性,遠非機械化戰(zhàn)爭可比。戰(zhàn)爭對軍人的要求,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變得如此苛刻。
軍人這個職業(yè)很純粹,因為它與生死息息相關,與國家興亡休戚與共。遺憾的是,現(xiàn)在它的身上附加了太多的東西,使得這個職業(yè)變得有些沉重和復雜,以至于我們有時無法把精力集中到最關鍵的事情上去。最貼近戰(zhàn)場的地方,除了演訓場,應該就是戰(zhàn)史了。我時常想起上軍校時讀的《最寒冷的冬天——血戰(zhàn)長津湖》。書里記載,60多年前長津湖的冬夜里,許多志愿軍指戰(zhàn)員堅守陣地直至凍死。信仰和精神,真的不是靠嘴皮子磨出來的。
成長離不開旁人的幫助和鼓勵。比如我在文中提到的老指導員、幫過我的老班長,還有到了單位之后才謀面的學姐和學長。當我初進部隊時,他們很真誠地告訴我一些“套路”,盡他們最大的努力讓我少走彎路;我遇見過無比真誠的上級,他真心為我的未來考慮,甚至包容我的偏激和固執(zhí)?;蛟S你見過這個世界的黑暗,但總要相信陽光一定會到來。
每個中尉都會成長,他可能會成為上尉、少校,甚至將軍。一個班長可以影響一個班,一個排長可以影響一個排,一個連長或者指導員可以影響一個連隊……成長注定是一段艱難的歷程,每個人的終點也不盡相同。我們得翻越山峰,趟過急流,遇見無數過客和驛站。成為一名什么樣的軍人,在于我們的選擇,在于我們的堅持,在于我們的態(tài)度。
在挺過所有艱難的那一刻,你會感覺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