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長城
在“七七事變”之前,趙登禹曾因長城抗戰(zhàn)家喻戶曉。趙學芬曾多次到訪父親曾經(jīng)浴血殺敵的長城舊戰(zhàn)場,當?shù)乩相l(xiāng)一聽是趙將軍的女兒來了,特別激動,拉著她的手說:“您父親是大英雄!來,我?guī)侥赣H當年大刀砍鬼子的地方去看看!”
趙學芬對父親更豐富更深刻的記憶,來自她長大之后對父親的尋找,“以前關(guān)于我父親的資料很零散,家里也沒什么收藏,連照片都沒幾張,自己聽說過一些,不知是真是假,我想這樣不行啊,我就下決心把父親的資料盡可能找齊……”
她身體不好,工作繁重,但一有時間就盡可能搜尋父親的資料--走訪見證歷史的老人,包括父親的舊部,走了全國多地的檔案館、圖書館和報庫,用幾年時間,系統(tǒng)了整理了父親的史料。
這是父女倆穿越時空的對話。在“尋找”父親的過程中,趙學芬對父親也越來越了解,越來越理解。有時,她手撫記載著父親往事的史料,遙想父親的不易與努力、大義與犧牲,不由熱淚盈眶。
她告訴記者,父親趙登禹山東農(nóng)家出身,從小習武,后來到陜西馮玉祥部隊從軍,“在一次訓練時,馮玉祥聽說我父親武藝了得,令他與自己比試摔跤,結(jié)果我父親將馮玉祥連摔三跤,馮玉祥雖然被摔倒,但很高興,讓我父親到身邊當了衛(wèi)士。”
1930年中原大戰(zhàn),馮玉祥失敗,西北軍被改編,已經(jīng)是師長的趙登禹被“縮”為旅長?!坝腥丝偸钦f我父親虧了,但他又怎么會計較這種事呢?”趙學芬強調(diào)。
趙登禹以旅長身份參加了1933年長城抗戰(zhàn),一戰(zhàn)名震天下。當時日軍武器裝備遠勝中方,并占據(jù)制高點,中國軍隊仰攻,損失慘重,趙登禹遂決定組織大刀隊夜襲日軍炮兵陣地摩天嶺,“日軍當時死傷慘重,腦袋滿地滾,還沒明白是怎么回事,腦袋就掉了。當時我父親腿部受傷,仍親自帶隊進攻,他帶著兩把大刀,都砍得卷了刃,日本鬼子后來一聽29軍大刀隊就害怕,甚至專門做了鐵脖套,以防被砍頭……”
趙學芬一直保存著兩張翻拍的趙登禹在喜峰口戰(zhàn)役期間的照片:一張是全身戎裝照,左腿打著白色繃帶,身左有一行小字注釋“左腿受傷后,自告奮勇,由左翼潘家口夜襲敵營之趙旅長登禹”,身右有一句趙登禹的話帶著引號“肢體受傷,是小紀念,戰(zhàn)死沙場,才算大紀念”;另一張是半身戎裝照,照片下的文字為“三十七師一百零九旅旅長新升一百三十二師師長趙登禹”,顯是剛被嘉獎提拔后攝作紀念。
“我對長城,有著特殊的感情,看到長城,既激動,又難過。激動,是父親當年在這里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難過,是當年他們打仗太艱難了……”趙學芬告訴記者,她有一次在長城邊的特殊感覺:就像自己跟著父親一起在打仗。
因為修水庫,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喜峰口長城淹沒于水下。趙學芬曾劃船來到父親血戰(zhàn)過的地方,用手輕拂水面,心跳加速,熱淚長流。
她說,父親給她的啟示是:“我們中國人,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再大的困難面前,都不要低頭,只要團結(jié)努力,都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