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次戰(zhàn)役發(fā)起前,1950年12月29日24時,彭德懷、金雄、樸一禹以及洪學智、解方在致志愿軍左右兩個縱隊首長的電報中,就對戰(zhàn)役發(fā)起后“聯(lián)合國軍”動態(tài)進行了分析,認為在南朝鮮第1、第6、第2、第5師遭到志愿軍和人民軍的嚴厲打擊下,美軍有放棄漢城退守漢江南岸或在漢城以北固守清平川、議政府、高陽之線兩種可能。如美軍棄漢城南逃,則志愿軍第50軍經(jīng)議政府、人民軍第1軍團經(jīng)汶山向漢城追擊,并由第50軍搶占漢城江橋,視情況相機追擊或停止,漢城城防由人民軍第1軍團擔任。
志愿軍和人民軍發(fā)起第三次戰(zhàn)役后,“聯(lián)合國軍”從三八線向南潰退。1月2日7時和8時,韓先楚副司令員令右縱隊第38、第39軍各以1個師抓住議政府之敵,第38軍主力前進至議政府以南阻擊議政府之敵南逃和從南向議政府增援之敵,第39軍主力從西北及西南、第40軍從北向議政府攻擊。第50軍迅速向議政府以西高陽前進,如高陽之敵南逃,則向漢城逼進。如議政府、高陽一線之敵均已南逃,則第50軍向漢城追擊,搶占漢江大橋,相機渡過漢江,其他各軍向漢江攻進,并設法準備渡江,由人民軍第1軍團擔任漢城警戒。
據(jù)此,志愿軍各部于2日晚和3日上午繼續(xù)向南挺進。
第50軍向高陽追擊,第149師第446團在高陽以北碧蹄里擊退美第25師1個營,繼續(xù)追擊,在高陽以南佛彌地,截斷了由議政府經(jīng)高陽向漢城方向撤退的英第29旅的退路。經(jīng)3小時激戰(zhàn),全殲英軍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及1個坦克中隊。戰(zhàn)斗中,第446團各連反坦克小組用集束手榴彈和爆破筒,一舉擊毀和繳獲敵坦克31輛、裝甲車和汽車24輛。此次戰(zhàn)斗,第446團在第445團協(xié)同下,共斃傷俘英軍700余人。1月11日,彭德懷、鄧華、樸一禹、洪學智、韓先楚通令表揚了第149師第446團。
第39軍向漢城方向追擊,其先頭第116師主力奉命插至議政府斷敵退路。第116師第346團在議政府西南回龍寺與美第24師第21團遭遇,殲其一部。與此同時,第116師第347團在議政府以西釜谷里殲滅英第29旅2個連,繳獲坦克、汽車共30余輛。
第38、第40軍追至議政府東南水落山地區(qū),擊潰美第24師1個團,殲其一部。
志愿軍左縱隊第42軍主力、第66軍1個師分別由加平、春川渡過北漢江向洪川方向追擊。人民軍第2、第5軍團繼續(xù)向洪川、橫城方向截擊南逃之敵。
1951年1月3日,李奇微被迫下令全線向漢城以南撤退后,彭德懷依據(jù)戰(zhàn)場形勢,當即決定乘勝追擊,擴張戰(zhàn)果。彭德懷在當日致韓先楚并各軍及人民軍第1軍團首長的電報中指出:
(一)速令四十軍即派有力支隊從清平川附近渡北漢江向楊平偵察前進,查明敵情道路。
(二)估計此役至現(xiàn)在止我傷亡不很大,左縱隊及人民軍第二、第五軍團擬乘勝占領春川、洪川、橫城、襄陽、江陵,利用山地分存軍需彈,充分準備將來南進。右縱隊及人民軍第一軍團相機占領漢城、仁川、水原、楊平、利川邑,控制飛機場,以便準備南進條件,休整補充,讓敵退守平澤、安城、忠州、堤川線以北,亦有利于將來向南進攻。如同意此企圖,我主力(兩個軍)須從清平川附近渡江向楊平推進,渡過南漢江,威脅和相機截擊漢城南逃之敵。以第五十軍向漢城、水原推進,第一軍團以占領漢城及仁川港、金浦機場,擔任城防、機場和海面警戒。
韓先楚接電后,認為以第40軍從清平川南渡北漢江追擊已來不及,于當日10時建議,以第38、第39、第40軍集結于漢江北岸休整,第42軍掃清北漢江南岸殘敵后,即在洪川、橫城、楊平地區(qū)休整。以第50軍過漢江尾追南逃之敵,控制漢江兩岸陣地,以利春季攻勢。人民軍第1軍團進至漢城西南、金浦、仁川地區(qū),擔負海防。第66軍追至漢江南岸,控制橋頭陣地,掩護人民軍第2、第5軍團向敵后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