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墻衛(wèi)士”到“守疆先鋒”,聽從召喚是這支部隊骨子里的魂
“其實我個人更愿意多些基層的磨練,一紙申請書就來到了新疆。”中尉王澤是“95后”軍官中比較有個性的、黝黑粗獷的硬漢,喜歡與戰(zhàn)士們待在一起,剛畢業(yè)就主動請纓參與上級“精準抓訓”大項工作,帶領全排連奪兩個第一。他說有幸參加這次紅色追尋,讓他徹底感悟到祖父一輩人當年積極響應中央援建新疆的號召、只身赴邊工作的那種情懷,更加堅信畢業(yè)時的選擇沒有錯。
“‘守疆先鋒’不是靠喊口號喊出來的,是進疆60多年來一代代人干出來的。”王澤介紹,去年一年,營連多批次援助駐地生態(tài)工程建設,種植防護林樹苗千余棵;連隊先后幫扶20余戶貧困家庭走上致富路,資助數(shù)十名少數(shù)民族學生完成中學學業(yè);擔負重大執(zhí)勤任務上千人次,每次都是工作評議前三名。
作為排長,王澤在主題教育輔導授課中常對戰(zhàn)士們講,1966年部隊接到移防新疆的命令時,正如火如荼地投身北京大項工程建設,全團上下沒有一個打小報告的、沒有一個找人的、沒有一個寫條子的、沒有一個說不去的,即便很多人早已熟悉了“紅墻邊”的味道。
在大討論中,時任團參謀長李國志老人當年援疆時的工作日志成了官兵學習的“聚焦點”:戈壁茫茫、漫天黃沙,初進邊疆,四次變遷營區(qū)駐地;訓練開展得少,主要投入支援地方建設,時任團長張文賢為人正直、勤儉本分,帶著大伙干,把雜七雜八結余的費用一并交給了國家,好幾百萬吶!
“老前輩們聽從召喚、以苦為樂的精神絕不能丟了”“想想那個年代那種環(huán)境,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叫苦叫累”……官兵在熱議中形成了共識:必須用百倍的努力拿出更好的成績,捍衛(wèi)團隊的榮譽。
前不久,該團司令部直屬隊炊事班班長一職空缺,考慮到汽車連中士管維峰曾受過炊事專業(yè)培訓,預選調他補位。談話時,管維峰只字不講條件,表示堅決服從組織安排,上崗后角色轉變快、了解情況透,配合司務長做好保障工作,第一周就受到領導表揚。
“調崗履新,是領導對咱的信任,干不好哪行!”在前不久的軍事體技能考評中,管維峰咬緊牙關克服腰傷困擾,帶領全班順利達標。班里列兵徐翔由衷敬佩地講:“班長前后換了三次崗,每一次干得都非常出色,也沒啥怨言,跟著他干,踏實!”
“不論是親歷這次尋根之旅,還是通過主題教育與大伙一同感悟團隊歷史,每個人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把刻在骨子里的魂傳承下去?!蓖瓿蓚湔n,王澤感慨,一次萬里尋根能夠形成強大的思想共鳴和行動自覺,讓官兵在傳唱紅歌、聆聽故事、練兵備戰(zhàn)中鑄魂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