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6月15日電(記者林小春)中外研究人員15日說,在中國最常見的被稱為“北京家族”的結核病菌株可能約3萬年前起源于東亞地區(qū),后來隨著漢族祖先的遷徙而擴散。這再次證明結核病與人類的遷移和社會發(fā)展存在密切關系。
這項研究發(fā)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負責研究的復旦大學教授高謙介紹說,他們此前的研究表明,結核病分枝桿菌在7萬年前隨著人類走出非洲,然后分布到全球各地,其中一個分支到了東亞,進化成一類被命名為“北京家族”的菌株。中國北方地區(qū)約90%、南方地區(qū)約50%的結核病患者由這類菌株引起。
為了解這類菌株的起源及擴張情況,高謙與國內多個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國外學者合作,對從全國6個省市收集的有代表性的95株臨床菌株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并對來自全球的263株“北京家族”菌株和全國11個省市收集的1300多個菌株進行基因分型分析,結果證明該家族菌株約3萬年前在東亞南部的人類中出現(xiàn)。
研究還顯示,“北京家族”菌株在約8000年前進化出“現(xiàn)代”亞型菌株,這種亞型菌株約6000年前在中國北方漢族的祖先人群中擴散,并隨著近2000年來漢族的南遷傳播到中國南方地區(qū),成為全國范圍最流行的結核病菌株。
高謙說,農(nóng)業(yè)文明之前,人類社會的人口密度很低,人感染高致病性菌株后迅速死亡,高致病性菌株無法保持其在人群中的連續(xù)傳播。而在農(nóng)業(yè)文明時期,人口數(shù)量和密度的大幅增加為“現(xiàn)代”亞型高致病性菌株的播散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其逐漸成為群體中的“優(yōu)勢”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