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集團軍某旅在探尋部隊戰(zhàn)斗足跡中開設黨史課堂——
大渡河畔走來“尋根小分隊”
■解放軍報記者 李浩然 通訊員 吳俊杰
86年前,大渡河畔炮火連天、槍彈如雨,一支由開國中將孫繼先挑選并帶領的17人小隊不怕困難、不懼犧牲,突破了敵人揚言“插翅難飛”的天險。
86年后,大渡河水仍舊洶涌翻滾、濤聲震天,一隊青年官兵心懷崇敬,來到紅軍強渡大渡河的出發(fā)地——安順場,追尋先輩足跡。
4月26日上午,第74集團軍某旅“大渡河連”組建“尋根小分隊”,邀請孫繼先的兒子孫東寧一同前往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并與一千多公里外的營區(qū)官兵視頻連線,共上一堂別開生面的黨史課。
“大渡河連”官兵來到大渡河畔感悟“大渡河精神”,是一次追根溯源、叩問初心使命之旅。該旅領導介紹,他們派出“大渡河連”“狼牙山五壯士連”等英模連隊的官兵代表,前往四川安順場、河北狼牙山等地開展尋根活動,追憶紅色歷史、感悟使命初心。
跟隨解說員張銳的腳步,“尋根小分隊”在紀念館一張張承載歷史的照片、一件件飽經風霜的文物前駐足。
“‘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敵人,沒有突不破的天險?!鎸ν募北简v的河水,戰(zhàn)士們爭相報名渡河,最終17名勇士組成奮勇隊,冒著敵人槍林彈雨,順利控制渡口。”孫東寧的講述,將官兵帶回那段歷史中。
自那時起,大渡河畔燃起的英雄情懷,便隨著這支隊伍南征北戰(zhàn)而傳播開來。86年間,大渡河翻涌起一朵又一朵浪花,無聲訴說著往事;“大渡河精神”在“大渡河連”官兵心中泛起經久不息的漣漪,傳承仍在繼續(xù)。
“大渡河連”指導員李澤凡深有感觸地說:“敢打頭陣的‘大渡河精神’是革命先輩用生命鑄就的豐碑,我們要繼承好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將這一精神發(fā)揚光大?!?/p>
走出紀念館,在大渡河畔,老船工帥仕高的孫子帥飛,為連隊官兵講述爺爺曾提起的細節(jié):“那天晚上紅軍就在安順場露宿,沒有驚動當?shù)匕傩铡<t軍有組織有紀律,一舉一動百姓都看在眼里?!?/p>
紀律嚴明的紅軍官兵感動了當?shù)匕傩铡W罱K在帥仕高等船工的幫助下,紅軍順利渡過天險大渡河,成功占領渡口,為部隊北上開辟了通路。
大渡河水奔流不息,連接著過去和未來?!按蠖珊舆B”榮譽室,如今成為該旅官兵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自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建館以來,“大渡河連”官兵多次前往紀念館考證歷史史料,豐富連隊榮譽室資料;紀念館也將“大渡河連”官兵新時代拼搏奮進的精神面貌寫入解說詞,激發(fā)游客的愛國擁軍之情。
活動接近尾聲,“大渡河連”連歌在大渡河畔唱響。激流和鳴,滌蕩著每名官兵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