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伯淇,又名阮風,筆名秋影,1918年8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安縣棠溪村一個小商人家里。1932年夏,阮伯淇畢業(yè)于棠溪完小,隨即考入縣立扆山中學。受革命思想的陶冶,他入學不久就加入了黨的外圍組織“中國反帝大同盟福安分盟”。
9月,福安縣委為紀念九一八事變一周年,在城東鶴山大墓坪開會布置示威游行。阮伯淇憑著對祖國的熱愛,不顧個人安危,積極參加籌備活動,四處散發(fā)傳單,張貼標語。9月18日那天早晨,國民黨當局派出大批反動軍警到扆山中學,搖鈴敲鐘集合學生開會,妄圖阻止學生出校游行,但立即遭到學生們的譴責。特別是阮伯淇,面對荷槍實彈的反動軍警,他慷慨陳詞,發(fā)表演說,并大聲疾呼:“打倒日本鬼子,還我河山!”在阮伯淇的鼓動下,群情激憤的同學們沖破反動軍警的阻撓,紛紛涌向街頭游行。
經過這次斗爭的洗禮,阮伯淇被扆山中學團支部吸收為共青團員。他向團組織莊嚴地宣誓:“從今以后,我要百折不撓地為黨的事業(yè)而奮斗,乃至獻出自己的一切?!?/p>
隨后,扆山中學的學生運動在團組織的領導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并迅速影響到全縣。那時,連小學生每個星期天都下鄉(xiāng)宣傳抗日救亡。為此,反動當局視扆山中學為眼中釘,逮捕了幾位進步教師,并企圖采取提前放寒假的手段,阻止學生運動的發(fā)展。阮伯淇則利用寒假的機會宣傳抗日,在鄉(xiāng)村進行廣泛的抗日宣傳。他用好幾種字體寫了許多抗日標語,在棠溪方圓十幾里的村莊到處張貼,使民團惶惶不安,如臨大敵,有力地牽制了“剿鄉(xiāng)”的民團。
1934年初,在阮伯淇的領導下,扆山中學的學生們又一次進行罷課斗爭,抗議學校當局無理處理和恫嚇學生。學生們紛紛貼出大幅標語,與校方展開堅決的斗爭。惱羞成怒的校方無理地把阮伯淇開除出校。阮伯淇毅然離開學校,投奔蘇區(qū)。
阮伯淇一到蘇區(qū),就過著戎馬倥傯、槍林彈雨的緊張生活,但他抓緊時間研讀馬列主義書籍。不久,阮伯淇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表達他獻身于黨的決心,阮伯淇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阮風,依他自己的解釋:“舊社會黑暗、罪惡,我須作十二級颶風把人間的一切污穢刮得一干二凈?!庇纱丝梢娝谋ж撌呛蔚鹊倪h大不凡啊!
加入黨組織后,阮伯淇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革命斗爭中去。他經常活動在福、柘邊界的太逢、棠溪、彭家山及泰順一帶,領導群眾斗土豪、燒契約、分田地,建立了棠溪村蘇維埃政府。當閩東蘇區(qū)的革命斗爭進入低潮時,阮伯淇輾轉到福清、永泰、長泰等地打游擊,堅持武裝斗爭。他始終和游擊隊員一起戰(zhàn)斗在第一線。在一次戰(zhàn)斗中,他帶頭沖鋒陷陣,左腿中彈,血流如注,但他仍堅守在火線指揮戰(zhàn)斗,直到昏死過去。
1936年冬,阮伯淇經黨組織批準,考入長樂第一區(qū)義務教育師資訓練班。畢業(yè)后到白石財洪小學任校長,以職務為掩護繼續(xù)開展地下活動。七七事變后,中共中央制定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阮伯淇毅然辭去校長職務,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后來受組織派遣加入了抗日后援會,領導抗日巡回宣講團,大力宣傳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同年臘月,閩東國共兩黨合作抗日談判達成協(xié)議后,阮伯淇再一次投筆從戎,于1938年2月隨軍到皖南前線,擔任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參謀處參謀,后任副營長等職。1940年初,阮伯淇返回福安,先后在柘榮、社口中心校任教,后到福鼎任民眾教育館館長。在此期間,他精心研讀了不少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寫了好幾本讀書札記,以秋影為筆名發(fā)表了不少文章。隨后,阮伯淇先后擔任中共福安臨時工委組織部長和福安縣委委員、福安賽岐武裝抗敵大隊政治指導員。
抗戰(zhàn)勝利后,阮伯淇接任中共福安縣委書記。1947年3月,城工部閩東工委成立,阮伯淇任副書記,領導開辟第二戰(zhàn)場,積極開展對敵斗爭。同年3月,閩浙贛地下軍司令部成立,阮伯淇任閩東縱隊司令。1947年9月,閩東地委成立,阮英平任書記,阮伯淇任副書記。阮伯淇積極配合阮英平開展工作,擴大游擊區(qū),鞏固紅色根據(jù)地,斗爭開展得有聲有色。連國民黨省保安八團團長羅鵬贏也驚嘆道:“大、小阮(阮英平、阮伯淇)是我戎馬一生最不易對付的對手?!?/p>
1948年2月,阮英平赴福州匯報工作途中,不幸遭歹徒暗殺。阮伯淇始終堅持斗爭。1948年5月,在閩浙贛省委“城工部事件”中被錯殺,年僅30歲。1956年,中央重新審理“城工部事件”后,為被錯殺的同志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阮伯淇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