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甲洲(1906—1937),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十一軍副軍長。
張甲洲,字震亞,號平洋,又名進思,1907年5月21日出生在黑龍江省巴彥縣鎮(zhèn)東鄉(xiāng)繁榮村張家油坊屯一個大地主家庭。張甲洲天資聰慧、才華出眾,6歲就讀本屯私塾和官辦小學,1923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省立齊齊哈爾第一中學。次年,因反對軍閥張作霖在學校招兵充當炮灰,被開除學籍。同年,考取沈陽文華中學。上海發(fā)生五卅慘案后,作為校學生會主席,張甲洲領導學生游行示威,支援工人罷工,再次被學校開除。隨后,考入齊齊哈爾甲種工業(yè)學校,當選為黑龍江省學生會會長,因發(fā)動學生反對日軍暴行遭逮捕。在全省師生強烈要求和大力營救下,終獲釋放,但被當局取消了留日資格。
1927年,張甲洲考入北京大學理化專業(yè),很快成長為“富有魄力和演說天才的知識分子領袖”。在一次營救被捕學生時,張甲洲被捕,在獄中結(jié)識了共產(chǎn)黨員馮仲云。1930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為加強清華大學地下黨力量,張甲洲考入清華大學政治系。先后任中共北平西郊區(qū)委書記、北平市委宣傳部部長、代理北平市委書記等職務。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張甲洲領導北平二十多所高等院校的學生掀起了抗日愛國熱潮,但游行隊伍很快被當局鎮(zhèn)壓,北平中共地下黨組織也遭到破壞。
年末,張甲洲奉命同于天放等六人化裝成商人,北上哈爾濱進行抗日活動。受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羅登賢派遣,張甲洲回巴彥組織抗日游擊隊,任游擊隊司令,趙尚志任政委。經(jīng)過一番準備,張甲洲借他“婚禮”之機正式打出抗日的旗幟。巴彥抗日游擊隊的成立,轟動全縣。游擊隊在戰(zhàn)斗中成長,并日益強大。隨后,一舉攻占了巴彥縣城,全殲日軍一個中隊、偽軍一個大隊,擊落一架低空盤旋偵察的日軍“紅肚子”飛機。巴彥大捷震動關內(nèi)外。由于張甲洲執(zhí)行聯(lián)合抗日的路線,得到了各方的擁護,部隊很快發(fā)展到一千多人。1932年中央北方五省會議后,巴彥抗日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張甲洲任師長。這支隊伍高舉抗日大旗,轉(zhuǎn)戰(zhàn)呼蘭、綏化、蘭西、安達、明水等地,給日軍以重創(chuàng)。
1933年,由于當時省委執(zhí)行“左”的路線,加上部隊自身成分復雜,巴彥游擊隊被日寇瓦解。省委以“右傾錯誤”之名,開除了張甲洲和趙尚志的黨籍。這一挫折并未使張甲洲意志消沉,反而使他的抗日決心更加堅定。同年7月,他只身一人乘船東去,重新操起了老本行——從事地下工作。他化名張進思,設法打入富錦縣中學,僅用三個月學會了日語,考上二等翻譯,深得日本參事官橫山安啟的賞識,很快當上校長。接著,他把于天放等戰(zhàn)友調(diào)來任教。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上學,張甲洲煞費苦心,辦“補習班”,安排“工讀生”,設“勤學牌”,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廣大師生講述革命道理。他又與抗聯(lián)三軍、六軍、七軍、十一軍取得了聯(lián)系,為他們提供情報、槍支和電臺,并策動偽警察署長李景蔭率部起義。張甲洲的行為雖很隱蔽,但因“來歷不明,履歷不清”,在富錦又有“蛛絲馬跡”,引起了敵人的警覺。一天下午,日本憲兵隊長廣野突然盤問他,他咬緊牙關拒不承認自己是張甲洲。狡猾的敵人為放長線一網(wǎng)打盡,決定調(diào)張甲洲到佳木斯偽三江省協(xié)和會任職。
1937年6月,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書記馮仲云在帽兒山主持召開執(zhí)委會擴大會議,決定將抗聯(lián)三軍獨立師改編為抗聯(lián)十一軍,原師長祁致中任軍長,調(diào)張甲洲任副軍長。8月28日早晨,張甲洲率于天放等同志帶四百多套衣服、一百支槍、三萬發(fā)子彈、一臺收音機、一本地圖離開了富錦城,奔赴抗聯(lián)。獨立師參謀長李景蔭在城南迎接了他們。一行人走到離縣城十八里的董老茂屯邊時,玉米地里突然響起了槍聲,一顆罪惡的子彈直射過來,張甲洲小腹中彈,血流如注。一代英雄在上任途中壯烈犧牲,時年31歲。噩耗傳來,全軍將士悲痛萬分,撫棺跪哭。
1961年5月15日,中共富錦縣委會、富錦縣人民政府為張甲洲修建了烈士墓,墓碑上撰寫了碑文,以供后人瞻仰、緬懷。
(資料提供: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