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勤勉勤政、鞠躬盡瘁的精神值得肯定,但事必躬親甚至越俎代庖則未必可取
從宓子賤“鳴琴而治”說起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宓子賤和巫馬期曾先后出任單父(地名)的地方官。宓子賤任職期間,經(jīng)常彈琴唱歌,看起來相當清閑,但把單父治理得相當好,被稱為“身不下堂,鳴琴而治”。而巫馬期任職期間,夙興夜寐,親理各種政務,雖然也把單父治理得很好,卻不免有心疲力竭之感。巫馬期便向宓子賤討教,宓子賤說:“我之謂任人,子之謂任力。任力者故勞,任人者故逸?!币馑际?,我的做法是善于選賢任能,依靠人才;你的做法是親自勞作,只使用自己的智力。只靠自己當然辛苦,而依靠人才當然安逸了。原來,宓子賤在治理單父時,被他事之如父的尊者有三人,事之如師的賢者有五人,事之如友的能者有十一人。宓子賤就是靠著他們來治事理政的。二者相比,宓子賤的領導方式顯然要高出巫馬期一籌。
“鳴琴而治”折射出的是一個工作思路或者說一個領導方法問題,今天仍有其現(xiàn)實意義。在基層部隊,就常聽到一些領導訴苦:天天忙得焦頭爛額,廢寢忘食,甚至節(jié)假日也難得松口氣,可回頭一看,似乎也沒有忙出個名堂來。的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基層工作頭緒多、事情雜,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其中也不乏有的領導干部如巫馬期一樣因為工作不得法而致“忙”的因素。比如,有的領導干部對工作不分主次輕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領導總是懷疑部屬的能力素質(zhì),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權,事無巨細都要一竿子插到底,不僅自己累得夠嗆,也容易使部屬養(yǎng)成事事依賴、怠于思考的習慣。如此于己于公,弊莫大焉。
當然,領導干部勤勉勤政、鞠躬盡瘁的精神值得肯定,但事必躬親甚至越俎代庖則未必可取。畢竟每個人的時間、精力和能力有限,并且術業(yè)有專攻,不可能什么都懂。應當學學宓子賤,把主要精力放在統(tǒng)攬全局、抓綱務本和選人用人上,要敢于放權,善于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有這樣才能借眾人之智,集千慮之得。
《呂氏春秋·勿躬》有云:“圣王不能二十官之事,然而使二十官盡其巧、畢其能……圣王之所不能也,所以能之也?!痹偈ベt的君王也做不好二十位官員所做的事,但是他卻能使二十位官員獻出全部的技藝和才能。他在做具體事情方面是有所不能,但在選賢任能方面卻有所能。這充滿哲理的論述,把領導者“勞于論人,逸于治事”的辯證法講得可謂透徹,也值得每一位領導干部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