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體:媒體融合的新樣式與新未來
摘 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催生智能時代。面對這個數據驅動發(fā)展的新時代,媒體行業(yè)未來會怎樣?媒體融合的困局能否借助人工智能來打破?未來的智能媒體具備哪些特征?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本文循序漸進地闡述了智媒體這種向后兼容并能創(chuàng)造出全新內容的媒體樣式,為媒體的深度融合提供一個參考借鑒的思路。
關鍵詞:人工智能;媒體融合;大數據;智媒體
智媒體時代,未來已來。隨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催生智能時代,媒體行業(yè)的未來面臨諸多選項。傳統(tǒng)媒體的媒體融合之路究竟走向何方,成為一道時代課題。
一、媒體融合的三個階段及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
媒體融合轉型,任重,路長,且阻。
媒體融合在過去十年經歷了三個階段:媒體融合初始階段,以全媒體為代表,以門戶網站為載體,追求媒介形式的全,種類多,品種齊全,是物理反應;媒體融合中級階段,以融媒體為代表,以“兩微一端”為載體,各種要素、資源重新組合、重新嫁接,努力形成合力,是化學反應;媒體融合高級階段,以智媒體為代表,以智能化的聚合新聞為載體,讓信息生產與傳播跟人工智能相結合,是核反應。
新媒體,本質上是內容適應新技術。技術的變革帶來內容的變革,催生新的媒體樣式。當前媒體融合發(fā)展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信息生產關系落后于信息生產力的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的新媒體探索之路之所以困難重重,就是想利用舊有資源,在原有的媒體樣式上進行媒體融合。殊不知,媒體融合的每一次推進,都是媒體樣式的率先變革引發(fā)的。同時,這種全新媒體樣式一定可以容納舊有媒體樣式所承載的內容,并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內容。
縱觀整個媒體發(fā)展史,從報紙、廣播、電視到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能夠向后兼容的媒體樣式變革才是媒體融合的核心。廣播可以讀出報紙的內容,同時增加了音頻內容;電視可以播出報紙的內容及廣播的音頻,同時增加了視頻內容;網站可以將報紙、廣播、電視的內容全部發(fā)布出來,同時還可以建立起相關的鏈接;“兩微一端”不僅可以將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站的內容全部播發(fā)出來,同時還創(chuàng)造了社交鏈接。反過來,就很難。門戶網站難以體現“兩微一端”的社交關系,電視難以體現門戶網站的相關鏈接,廣播播不了視頻,報紙看不了音頻。想在舊有媒體樣式上融合新的媒體樣式,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目前,全國大多數媒體都是依據人民日報社提出的“中央廚房”理念來解決融合問題。實踐證明,目前的“中央廚房”,通過對采編流程的再造,提升了生產率和傳播率,可喜可賀。但與媒體融合的真正目的相比,尚有一定距離,還沒有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的媒體樣式。“中央廚房”在面臨重大宣傳報道任務時,能夠很好地集中整個媒體的人力物力,高效地完成宣傳任務。但在日常報道上卻力所不逮。為何?因為,“中央廚房”并不是一種媒體樣式,它無法融合各種樣式的媒體內容,只是將各類平臺媒體提供的素材進行再加工,以生成新的內容。假設我們有5種平臺媒體提供的素材,加工后再生成5種媒體樣式進行分發(fā),其復雜度為5×5。對于大項宣傳,可以不計成本。但是,如果每篇報道都采取這種方式,此消彼長,各個媒體平臺自身的日常報道會面臨非常大的缺口。
“中央廚房”的核心理念是建立在各類平臺媒體共享素材的基礎上的。但在實踐中,各媒體大多是共享已在各自平臺發(fā)布出來后的成品稿件,而非素材?!爸醒霃N房”更多成為一個分發(fā)平臺,而非加工平臺。為何?因為,“中央廚房”本質上是圍繞互聯網設計的,并沒有向后兼容傳統(tǒng)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的需求。但絕大多數素材其實還是掌握在傳統(tǒng)媒體的記者編輯手中,“中央廚房”不能為傳統(tǒng)媒體生產新內容,卻要求傳統(tǒng)媒體共享其掌握的獨家素材。這種互聯網的共享理念與傳統(tǒng)媒體追求獨家的理念不可避免地會有沖突。如果傳統(tǒng)媒體的記者還想保有成名的想象,就一定不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供稿采購機制,自己去采而讓別人來寫,從而讓“中央廚房”的運行變得難以為繼;而如果要維系“中央廚房”的共享、眾籌理念,就意味著傳統(tǒng)媒體的記者將成為流水線上的螺絲釘,多渠道產品成為同質化產品,就很難再有成為名記者的可能。
以“中央廚房”為代表的采編流程再造只是媒體融合中的一部分,它所缺失的那一環(huán)—末端融合,才是解決媒體融合的關鍵一步。
我們能否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媒體樣式,將現有的報紙、廣播、電視、網站、“兩微一端”的內容全部容納進去,并創(chuàng)造出全新內容,這才是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未來。同時,這也是目前成本最小、阻力最小,未來影響最大、效能最大的一種有效方案。
媒體融合本質上是媒體行業(yè)的一場革命,是新動能的再生和再造,而不是傳統(tǒng)動能的延續(xù)。她是從0到1的創(chuàng)造,而不是從1到N的復制。
二、智媒體,一種向后兼容并能創(chuàng)造出全新內容的媒體樣式
當前,媒體深度融合極大多數難題的關鍵都指向了技術。
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fā)、接收、反饋中,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边@無疑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媒體融合指明了方向。
同年9月19日,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成立。這是人民日報社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積極探索。智慧媒體研究院的核心使命,是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編發(fā)各環(huán)節(jié),從而形成《人民日報》內部、《人民日報》與外部企業(yè)之間的一體融合。
媒體突破,唯有借力未來。預見未來,方能創(chuàng)造現在。
人工智能對媒體未來的影響,主要有三個階段。按傳統(tǒng)媒體的采編發(fā)來劃分,目前人工智能在媒體業(yè)應用得較成熟的是發(fā)布階段,如今日頭條的個性化新聞推薦算法,本質上是基于統(tǒng)計的分發(fā)算法顛覆了基于人工規(guī)則的門戶模式。下一階段應用的重點是編輯階段,一句話概括,就是人工智能將取代編輯現有的更多工作。最終的目標是應用到采寫階段,這個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方能實現。
當下,那些媒體融合發(fā)展得好的媒體,人工智能的應用一定也是走在同行前列的。但即使應用了人工智能的媒體,大多也只是將人工智能分散地應用到采編發(fā)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這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但無法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內容。
全新的媒體樣式有兩個特點:一是兼容性,能向后兼容舊有媒體樣式創(chuàng)造的內容;二是創(chuàng)造性,能在舊有媒體樣式創(chuàng)造的內容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內容來。這個全新的內容是什么?搞清楚這個問題,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智媒體創(chuàng)造的全新內容是同一事件不同新聞之間的關聯關系,從而通過分散的信息復原出一個事件的全貌。新聞的本質就是向客觀存在不斷逼近的過程。現有的媒體形式所能表現的都是用獨立稿件來展現整個事件的不同階段,不同的媒體側重點不同,不同時段揭示的細節(jié)不同。如果有一種媒體樣式,可以讓讀者了解整個新聞事件的全貌,知道整個事件的起因、經過、新線索、偽線索、結果、人物關系、時空關系、讀者情感等。一句話概括,關于此事件,看這一篇新聞即可。它比傳統(tǒng)媒體樣式呈現的信息更全、更快、更準,也更吸引人。這種新型的媒體樣式,有點像樂高的積木搭建,將分散在各個媒體的新聞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事件關系鏈條。
與今日頭條一樣,智媒體不采寫新聞,只對現有的相關新聞進行重新編輯,通過人工智能尋找各條新聞之間的關聯與差異,從而整合出整個事件的原貌,給受眾提供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
智媒體需要將人工智能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而不是僅用于改造采編流程的某個環(huán)節(jié)。采編發(fā)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應用到人工智能。如,新聞聚合,根據多篇新聞自動生成一篇新聞;自動標題、摘要和關鍵詞,根據文章內容自動生成新聞標題、新聞摘要及關鍵詞;智能校對,對文本內容進行錯誤自動檢測及糾正;關聯規(guī)則,對新聞中的關鍵人物進行自動關聯;知識圖譜,提取新聞事件的關鍵點,并生成關系樹;情感分析,根據網友評論對事件進行正負面分析;圖片識別,對新聞中的照片進行頭像識別,發(fā)現更多相關線索;線索驗證,對新出現的線索進行多方面求證,可用于辟謠;個性化推薦,根據受眾閱讀習慣推送相關的內容;等等。
簡單地講,在整個過程中,人工只做發(fā)布前的最終審核工作,絕大部分編輯工作全部交給人工智能來完成。
智媒體可以向后兼容,不論是傳統(tǒng)媒體的報紙、廣播、電視,還是新媒體的網站和“兩微一端”,甚至包括輿情。簡版的智媒體可用于新聞業(yè)務,詳版的智媒體可用于輿情分析,從而讓新聞更好地服務輿情,同時也可以讓輿情成為新聞。對于假新聞、假線索,智媒體也會關聯與之相關的權威新聞,從而讓謠言不攻自破。
智媒體創(chuàng)造的全新內容,將為媒體未來的生存與發(fā)展開辟一條新路。過去我們一談到新媒體,就是在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互聯網企業(yè)創(chuàng)造的媒體樣式上發(fā)了多少稿,點擊量多少。“借船出?!笔强梢詭硪粫r的高點擊量,打造個別的現象級產品,但是我們的主營業(yè)務在哪?我們的核心產品怎樣?我們的航母旗艦在哪?傳媒格局演變到今天,依賴別人平臺被動融合只是錦上添花,如果沒有了微博、微信、今日頭條及抖音這些平臺,我們還剩下些什么?構建生態(tài)閉環(huán)的入口級平臺才是我們自身的首要任務,這可能也是時代留給我們的,突破互聯網企業(yè)重重包圍的唯一機會。智媒體,正是我們將要開創(chuàng)的一種全新媒體樣式,不僅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融合中心現有的各類媒體樣式,而且可以打造以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為核心的新聞生態(tài)圈。
三、得到與使用大數據的能力,是衡量媒體融合發(fā)展水平的關鍵指標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方法論。
很多時候,落后與先進的差距,不是購買一些設備或者引進一些技術就能彌補的,落后最可怕的地方是思維方式的落后。機械思維曾經是改變了人類工作方式的革命性的方法論,并在工業(yè)革命和后來全球工業(yè)化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我們能夠找到確定性和因果關系,這依然是最好的結果。但是,今天媒體行業(yè)面臨的復雜情況,已經不是機械時代用幾個定律就能講清楚的了,不確定性才是今天社會的常態(tài)。在無法確定因果關系時,大數據為媒體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大數據中所包含的信息可以幫助媒體消除不確定性,而大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取代原來的因果關系,人工智能就是通過大數據尋找相關性,這才是智媒體的核心。
機器學習同人類學習并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幾千年以來,人類的知識都是建立在歸納法之上,歸納法隱含的假設是“未來將繼續(xù)和過去一樣”,換句話說應該叫連續(xù)性假設。但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可以說人類將遭遇前所未有的“不連續(xù)性”。如何在新的時代里生存,跨越底層認知的不連續(xù)性,是前進的第一步。
過去傳統(tǒng)的方法是首先了解人類是如何產生智能的,然后再讓計算機按照人的思路去做,即規(guī)則的方法。而今天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不堅持“機器像人一樣思考才能獲得智能”,當我們回到圖靈博士描述人工智能的原點時就能發(fā)現,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能夠解決人腦所能解決的問題,而不在于是否需要采用和人一樣的方法。就像AlphaGo在圍棋上戰(zhàn)勝李世石,它靠的不是邏輯推理,而是大數據和智能算法。這個模型里沒有任何人工的規(guī)則,而完全是靠上千萬盤的對弈數據訓練出來的,模型當中有數千萬個參數,人類無法描述這些參數所揭示的規(guī)律,但是AlphaGo贏了,這就是人工智能的方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數據就是數字,其實不然,數據的范疇比數字要大得多。互聯網上的任何內容,比如文字、圖片、視頻、語音及用戶行為都是數據,這些都可以轉換為計算機可運算的數字張量。
很多人容易將大數據與大規(guī)模數據混為一談。體量大只是大數據的特征之一,它還包括多維度及完備性,多維度可以將原本雜亂無章、看似無關的數據聯系起來,完備性可以有效提升訓練模型的準確率。在有大數據之前,計算機并不擅長解決需要人類智能來解決的問題,但是今天這些問題換個思路就可以解決了,其核心就是變智能問題為數據問題。
大數據是智媒體的基石。人工智能時代,得到與使用大數據的能力,是衡量一家媒體融合發(fā)展水平的關鍵指標。
《解放軍報》創(chuàng)刊以來,所有的新聞數據約為93萬余條,中國軍網成立以來發(fā)布的新聞約為100萬余條,而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及今日頭條這些互聯網大公司,擁有的都是千萬級甚至億級以上的數據。他們會在開展算法競賽時,提供其中一小部分給參賽選手?!度嗣袢請蟆芬蔡峁┱Z料,但只提供一年的語料。他們通過競賽的方式挖掘人才和發(fā)現新算法,從而更好地為自己服務。
凱文·凱利曾說過,“技術都會有一個前進的方向,它叫必然,就是這個趨勢像重力一樣,一定會發(fā)生。比如有了芯片、電波等,必然會出現互聯網,會出現手機。”同樣,有了人工智能,必然會出現智媒體。
人民日報社成立智慧媒體研究院極具前瞻性,其目標就是針對未來將會出現的智媒體。目前,一些媒體的媒體改革是建立在現有媒體樣式的基礎上,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媒體樣式的研究以及新聞大數據的挖掘,缺乏相應的專職部門。人民日報社的做法值得借鑒。新的領域將帶來新的機會,未來,人做人擅長的事,機器做機器擅長的事,人機協(xié)同將成為潮流。對媒體行業(yè)來講,媒體人的專業(yè)優(yōu)勢和AI的高效智能將會更加完美地結合。
任何一次技術革命,最初受益的都是發(fā)展它、使用它的人,而遠離它、拒絕接受它的人,在很長的時間里都將是迷茫的一代。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以未來視野徹底改造自身的勇氣和毅力。
注:本文的標題及關鍵詞是計算機通過人工神經網絡算法在正文的基礎上自動生成,深度學習訓練模型使用了包括《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微信公眾號文章、新浪新聞、搜狗新聞合計500萬條新聞數據,該模型有337萬個參數。
(作者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網絡部網絡產品室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學人工智能方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