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全媒體時代軍事記者的工匠精神
摘 要:全媒體時代,軍事記者在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提高采訪報道能力的同時,更需要弘揚工匠精神,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戶至上的精神落實到新聞生產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理論上的清醒者和把關上的“清道夫”,當好時代船頭的“瞭望者”。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軍事記者;工匠精神
今日之新聞,明日之歷史。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等正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作為軍事記者,在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提高采訪報道能力的同時,更需要弘揚工匠精神,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戶至上的精神落實到新聞生產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理論上的清醒者和把關上的“清道夫”,當好時代船頭的“瞭望者”。
一、追求卓越的精神
全媒體時代,軍事記者面對的是“內外網”軍事傳媒產品的生產線。從文字到圖片再到音視頻,從報紙到網文,從錄播到直播,從H5、VR、漫畫、動畫、沙畫、圖解、裸眼3D到抖音、快手短視頻,傳播的手段、形式和平臺多了,施展的舞臺空間也大了,但追求卓越的精神卻要一如既往地堅持和堅守,而且還要與時代同步、與世界接軌。
當前,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輿論場,追求卓越的精神顯得比任何時候都迫切。要守住意識形態(tài)的“上甘嶺”,不讓各種錯誤思潮和敵對勢力拔根去魂、亂黨亂軍的政治圖謀得逞,軍事記者就要以戰(zhàn)斗的姿態(tài)、戰(zhàn)士的擔當,用追求卓越的精神,亮劍發(fā)聲。既見人之所見,亦見人之所未見。同時,還要堅決防止“低級紅、高級黑”和小輿情釀成大事件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以高質量新聞產品引領新聞輿論導向,切實擔當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
軍人天生為打仗。對軍事記者來說,成為一名合格軍人,是追求卓越的先決條件。必須密切關注國家安全形勢變化,關注各方向各領域軍事斗爭準備。強化戰(zhàn)斗隊意識,遵循戰(zhàn)斗力標準,熟悉軍事演訓實踐,懂戰(zhàn)略、懂戰(zhàn)爭、懂軍事;必須提高戰(zhàn)略素養(yǎng)、聯(lián)合素養(yǎng)、指揮素養(yǎng)、科技素養(yǎng),沒有戰(zhàn)略思維、聯(lián)合作戰(zhàn)指揮專業(yè)知識和科技常識,就無法掌握話語權;必須要有國際法、國內法的法律常識和外語、方言的語言能力,以及駕駛、射擊、野戰(zhàn)生存能力和強健的體魄、強大的內心,因為優(yōu)秀的軍事記者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扛得住重壓,甚至可能要面對付出生命為代價的殘酷現(xiàn)實。
追求卓越,需要長久的積累。一位日本記者說:“報紙上一二行簡潔的描寫,背后包含著數(shù)百行的積累,要寫一百行的報道,就要積累一千行的素材,如果用一百行素材寫一百行報道,就會失之膚淺,想寫出深刻的報道,必須用二千行素材墊底。”記者的積累,就像鄧拓打的比方:“你看農民出門,總隨時帶糞筐,見糞就撿……積累知識也應該有農民積肥的勁頭。”如果軍事記者能多說些大白話、大實話,用的也是兵腔兵調,讓受眾感受到一種原汁原味、軍味濃郁的語言特色,關鍵時刻再亮出普通話、方言和外語,加上技術手段的迭代升級,軍事報道必將會贏得受眾的更多喜愛。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
二、精益求精的精神
“改章難于造篇,易字艱于造句。”精益求精,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因為,這是一個把一絲不茍發(fā)揮到極致的精細活兒。周恩來總理曾為《解放軍報》修改新聞稿。他對一篇不到2000字的新聞稿改動竟達30多處,甚至連標點符號都沒放過。這種把精益求精落實到每一個標點符號的精神,永遠值得軍事記者學習。
精益求精,就是“不重復自己,不模仿別人”。第二屆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解放軍報社原副總編輯江永紅曾說:“不能走別人的路,要想成為名記者,就要另辟蹊徑,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敢于嘗試別人沒有試過的方法,包括思維方法和寫作方法,要時時處處想著如何和別人不一樣,這是最關鍵的問題。當然在嘗試的過程中經常有失敗,要不怕失敗,要有一股韌勁,一股愈挫彌堅的韌勁?!睂嵺`中,江永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和寫作手法。他曾嘗試過12種消息導語的模式,包括歸納別人的寫法。他還專門寫過一篇體會叫《我的怪》。他深知,風格是模仿不來的,風格就是人本身。這種精益求精的品質追求成就了他,他的新聞作品,構思精妙、語言勁道、短小精干。
精益求精,就是“不自說自話,不自娛自樂”。江永紅曾說:“記者是一個雜家,要接觸方方面面的事,形形色色的人。寫出的文章要內行看了覺得你不外行,外行看了覺得你是一個內行?!彼米约旱膶嵺`證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記者寫稿各有千秋,但文章的切入點要選準,切口要小,既不能東拉西扯、信口開河,也不能是非不清、人云亦云??梢?,精益求精,對全媒體時代的軍事記者來說,就是不能拾人牙慧。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有見識才有視野,有思考才有深度。不能拖泥帶水,要回歸新聞本質、回歸調研、回歸事實、回歸真情。不能主題先行、隨意拔高,必須以思想力為基石、以戰(zhàn)斗力為標準、以傳播力為效果。
精益求精,就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大道至簡。海明威寫作為了達到簡練的目的,常常用一只腳站立寫作,迫使自己的文章簡練再簡練。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戰(zhàn)爭與和平》,前后修改7遍,成為一部世界不朽名著。他曾對他的崇拜者提出“兩不要”的寫作“須知”:“不要急于寫作,不要討厭修改。”法國詩人布瓦格也用詩的語言勸誡性急的作者:“勸你從容地忙著,總不要失掉耐心,還要十遍、二十遍修改你的作品。”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趙翼從自己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概括了兩句話:“詩家好作奇句警語,必千錘百煉而后能成?!倍鸥Φ摹盀槿诵云У⒓丫?,語不驚人死不休”、盧延讓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都說明一個道理:刪繁就簡三秋樹,字斟句酌出佳篇。對軍事記者而言,精益求精,就是把產品變成讓自己滿意、讓用戶滿意,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有效傳播。
三、用戶至上的精神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jié)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zhí)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工匠精神在歐洲,是象征著瑞士鐘表的品質,以及德國工匠的嚴謹與精確,工匠精神之于事業(yè),則是服務第一,其他都是第二。軍事記者的國內“用戶”主要是廣大官兵、關心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地方受眾,其中年輕官兵和軍事愛好者是最大的“用戶”。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年輕用戶為中心”去思考報道的多維度,把“媒介變成產品,將受眾當成用戶”,讓更多受眾樂意接受我們的“產品”,形成以良性互動為主的態(tài)勢。
全媒體時代,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軍事記者必須根據(jù)形勢發(fā)展需要,把網上輿論工作當成重中之重的工作。要知網、懂網、堅守好網絡陣地。網上輿論斗爭陣地,要推陳出新,要善于用網言網語寫網文;要講求時效性和實效性,回歸新聞傳播規(guī)律,逐步把年輕人的目光吸引到主流媒體上來,增強宣傳效果;要針對傳統(tǒng)媒體傳播信息比新媒體慢,在稿件中多下“為什么”和“怎么辦”的功夫,把耳熟能詳?shù)脑掝}講出新意;要適應受眾審美情趣變化,俯身貼近官兵,用事實說話,講述吸引人的故事;要適應“讀圖時代”特點,滿足受眾尤其是年輕官兵和地方軍事愛好者多視角獲取信息的訴求。
用戶至上,必須始終在路上。劉少奇同志曾說過:“報紙工作人員是調查研究的專業(yè)工作人員,報上的一切文章都應當是調查研究的結果。”要搞好調查研究,既要滿腔熱忱,又不能感情用事。恩格斯曾說過,憤怒出詩人,但不能造就經濟學家。毛澤東同志說:“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要切忌先下結論,后找證據(jù)。正如列寧所說:“如果不是從全部總和,不是從聯(lián)系中去掌握事實,而是片段的和隨便挑出來的,那么事實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甚至連兒戲也不如?!避娛掠浾吒阏{查研究不能走馬觀花,要扎扎實實。既要“身至”,又要“心至”,才能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新聞素材。軍事記者只有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官兵,才能胸中有愛、腳下有情,寫出有溫度、有厚度的作品。
追求用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就要善于抓問題。有人說,“今天的新聞是金子,昨天的新聞是銀子,前天的新聞是渣子。”對于軍事記者來說,要注意抓短平快的新聞、抓以小見大的問題。我軍不少老一輩新聞工作者認為,軍隊的新聞工作離不開抓問題,抓問題是軍隊傳媒的“拿手戲”。怎么抓問題?知名記者安崗說:“記者應當對一切問題都感興趣。記者不應該只在筆記上記上幾個寫文章的題目,他應該有幾十個、幾百個從群眾中來的有普遍興趣、有指導意義的問題。觀察問題越具體、深刻,題目就越多。”這啟示我們,全媒體時代的軍事記者,就是要反映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和解決當前重大的、迫切的問題。因此,對軍事記者而言,強化問題意識,注重抓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脈絡、找準受眾的關注點,使設置的議題有針對性。也只有有針對性的議題,才能在搶占輿論主動權上發(fā)揮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責任編輯:姜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