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新聞深度報道的選題與開掘
摘 要: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新聞深度報道往往決定著一個媒體的影響力。而一篇深度報道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點是有沒有一個好的新聞選題。如何才能確定一個好的選題?本文結合筆者采寫《解放軍報》“軍營觀察”版部分整版稿件的實踐,探討軍事新聞深度報道如何在“深”“近”“新”上下功夫。
關鍵詞:《解放軍報》;軍營觀察;軍事新聞深度報道;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新聞深度報道往往決定著一個媒體的影響力。作為題材重大、報道面寬廣、深刻透視新聞事件、富有理性思辨的一種報道樣式,深度報道將新聞事實置于深廣的時空背景中,多層次、多維度地深入透視新聞事實的原因、性質(zhì)、影響及意義。甚至可以說,傳媒要靠深度取勝,功力要靠深度體現(xiàn),有深度才會有影響力。
深度報道的特性,決定了它首先是一種深層次的新聞挖掘。也就是說,它不僅僅是對某一事件或現(xiàn)象的記錄或敘述,還必須探究這一事件的原因、結果甚至未來的趨勢。因此,深度報道的選題至關重要。從某種程度上說,一篇深度報道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點是有沒有一個好的新聞選題。如何才能確定一個好的選題?本文結合筆者采寫《解放軍報》“軍營觀察”版部分整版稿件的實踐,探討軍事新聞深度報道如何在“深”“近”“新”上下功夫。
一、新聞要想深刻,選題必須有深度—確定軍事新聞深度報道選題首先要著眼于“深”
應該說,深度報道不是一種新聞文體,而是一種報道樣式,是記者追求的一種理念、一種思想方法。遴選深度報道選題,取決于記者對新聞題材的判斷。筆者在實踐中感到,判斷一個選題能否成為軍事新聞深度報道的總體標準是,新聞要想深刻,選題必須有深度。
眾所周知,思想性是深度報道的靈魂,深刻性是深度報道的生命。所謂深度報道,就是通過對大量豐富的材料進行深度加工,有分析、有思辨、有預測,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揭示事物深層次的、發(fā)人深思的內(nèi)涵與本質(zhì)。因此,深度報道的核心在深,其選題的首要標準也在于深。
怎么才算深?兩年多來的采寫實踐使筆者認識到,選題要想有深度,記者必須登高望遠。一個軍事記者,必須要養(yǎng)成著眼全軍看基層、善從宏觀看微觀的習慣,必須要有看事情入木三分、剖問題深挖一鍬的能力。
2018年初,筆者到沈陽聯(lián)勤保障中心某部采訪,聽到一件有意思的小事:一個戰(zhàn)士在制作課件時,把一個干部贏了。初聽這個故事,記者沒太在意??伸o下來越琢磨越感覺有嚼頭:這件事雖小,但卻折射了時代之變—和過去我軍干部素質(zhì)方方面面高于戰(zhàn)士相比起來,現(xiàn)在“低學歷帶高學歷”的“學歷倒掛”現(xiàn)象并非個別,“信息社會新知識倒掛”的趨勢日漸凸顯,新時代戰(zhàn)士在很多方面甚至已經(jīng)走到了部分基層帶兵人的前面。這無疑是現(xiàn)在基層帶兵人普遍遇到的時代課題。
帶著這樣的深層思考,我深入基層部隊采寫了《新時代,求解帶兵“能力課題”》的整版新聞調(diào)查,鮮明提出“我們就像騎自行車上坡,少蹬一腳就會倒退”“直面挑戰(zhàn),要勇于承認‘我’落后了”“新時代呼喚新型帶兵人”等深刻觀點。稿件刊發(fā)后,許多基層帶兵人反響強烈,大家一致反映,稿子寫到了他們的心坎上。
這啟示我們,深度報道選題要想“深”,記者就必須從“看到”走向“思考”,從感性走向理性,從調(diào)查走向研究。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經(jīng)常性的深入學習、透徹領會、準確把握國防和軍隊建設進程,著眼全局去審視基層部隊發(fā)展和變化、現(xiàn)在與未來,如此才能在看似千篇一律的軍營生活中發(fā)現(xiàn)活蹦亂跳的活魚,真正做到一抓一個準、篇篇有深度。
2019年初,筆者到某特戰(zhàn)旅采訪,發(fā)現(xiàn)他們參加國際軍事比賽凱旋歸來后,不喜反憂,始終盯著自己暴露的短板和弱項下功夫。這引發(fā)了筆者深入思考:從“勝利容易使人蒙蔽,敗仗則會令人警醒”到“只有搶在敵人之前發(fā)現(xiàn)弱點,才能用校場的失利換取戰(zhàn)場的勝利”,從外軍“對失敗揪住不放、對勝利格外當心”的做法到人民軍隊“無論勝敗,每仗必有檢討”,最終得出了“寧敗于校場不敗于戰(zhàn)場,把問題解決在平時比解決在戰(zhàn)時好,暴露在今天比暴露在明天好”等結論,采寫的《勝戰(zhàn)之鑰:向“敗績”問打贏》整版深度報道被許多部隊作為實戰(zhàn)化訓練的教材。
從中可以看出,深度報道要想求深,從確定選題之初就要深度開掘,這就如同挖煤、挖礦、鉆油一樣,淺嘗輒止往往搞不出大名堂,只有深入開掘,才能有深的思想、大的收獲。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不僅要選擇具有典型性、啟發(fā)性、大題材的新聞事件,更要求記者要有強烈的新聞敏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精益求精的職業(yè)精神,采用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思考和手法,深入剖析新聞事實,揭示本質(zhì)。
2018年,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邊防旅組建一年,取得了不少好成績,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删烤乖趺葱麄??筆者深入采訪后感到,他們的成功經(jīng)驗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抓住了“實事求是”這一條核心。于是,筆者跳出一般性宣傳的范疇,圍繞一支部隊如何深入貫徹“實事求是”這一我軍優(yōu)良傳統(tǒng)入手,鮮明提出“要把實事求是裝進頭腦里首先要端正政績觀”“抓部隊建設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在工作中實事求是”“用工作考量求真務實,靠成果檢驗實事求是”等觀點,受到了編輯部和部隊領導一致好評。大家一致反映,這樣的深度觀察,比一般性的表揚稿更解渴,更有指導意義。
二、基層和官兵是軍事新聞的源頭活水—確定軍事新聞深度選題必須無限貼“近”
2018年,筆者深入某邊防一線,跟著官兵同吃同住同巡邏。一次偶然的機會發(fā)現(xiàn),某邊防會晤站翻譯竟然是一名士官。深入一了解,這名士官叫李翰林,是碩士畢業(yè)后被直招到部隊的。李翰林的從軍經(jīng)歷尤其是他到部隊后的成長經(jīng)歷,引發(fā)了我的濃厚興趣。近半個月時間,我跟他天天在一起,幾乎無話不談。
越嘮越興奮,越嘮越深入,筆者以他的故事為主體,采寫了深度報道《若“自然生長”就不會有今天的我—追蹤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邊防旅碩士直招士官李翰林軍旅成長足跡》,提出了工匠型直招士官入營是大勢所趨、強軍事業(yè)呼喚一流士官人才的觀點,在基層部隊特別是直招士官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很多直招士官主動與筆者聯(lián)系,成為了好朋友。
回首這段經(jīng)歷,筆者不禁感慨萬千:基層是軍事新聞的富礦沃土,官兵是軍事新聞的源頭活水。記者腳步的深入程度將決定新聞作品的思想深度。要想選好題材,唯有用腳步丈量兵情,用心靈感受兵心,無限貼近基層部隊和官兵生活。
所謂“近”,是指選題要貼近部隊、貼近官兵。深度報道并不應該因為其異于一般新聞,就曲高和寡不走尋常路;相反,軍事新聞深度報道的宗旨要義就是讓官兵透過文字了解強軍興軍的步伐、激發(fā)建功軍旅的熱情。因此毫無疑問,選題要從官兵中來,報道要到官兵中去。
2017年,筆者到某旅蹲點采訪時了解到一條活魚:士兵提干的盧志新考上了研究生。深入了解盧志新的考研故事,引發(fā)了筆者對士兵提干這一群體生存狀態(tài)的深入思考,采寫了《兵的初心伴他們一路前行》整版深度新聞調(diào)查。很多士兵提干的基層干部看了這篇深度報道后在網(wǎng)上留言:“英雄”不問出處,高低學歷皆能成才。我們?nèi)巳硕伎梢宰詣钭詯圩孕?,努力生長、奮力綻放,為實現(xiàn)中國夢、強軍夢釋放無窮活力,匯聚磅礴偉力。
據(jù)統(tǒng)計,兩年多來,筆者采寫的數(shù)十個整版深度報道稿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聚焦基層部隊和官兵生活的。在統(tǒng)計時筆者還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越是聚焦基層官兵,稿子的反響就越大。這也告訴我們,要想使深度報道的聚力雄厚、張力強大,記者就必須深入基層一線,深入官兵心中,真正走進去、沉下去、融進去。
如此,才能使自己確定的選題、采寫的深度報道,具有貼近軍營、貼近官兵、貼近時代的內(nèi)涵,才會引起當事人、記者和編輯以及廣大讀者的共振和共鳴。
采寫完士兵提干這篇深度觀察后,筆者心里總時時想起那一個個低學歷官兵的身影。在我軍官兵知識結構大幅改善的今天,大家把許多聚光燈都對準到了高學歷士兵的身上。作為部隊發(fā)展建設的一支主要力量,低學歷士兵的境況卻鮮有人問津。于是,筆者想到: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量一下,這種現(xiàn)象折射出我們什么樣的人才觀?
帶著這樣的深度思考,一年后,筆者專門采寫了《低學歷士兵:我們同樣需要“聚光燈”》的深度觀察,通過剖析低學歷士兵遇到的種種尷尬和矢志努力等情況,告訴大家“所謂人才,就仿佛一片森林,既有參天大樹,也有低矮灌木。他們和諧共生,才能構成完整的人才生態(tài)系統(tǒng)?!?/p>
稿件刊發(fā)后,許多部隊領導專門發(fā)信息、打電話說,看了稿子后感觸很深,改變了自己對人才的關注點,認識到了只有各層次的人才聚在一起,才能構成龐大的“人才方陣”,并在兼容并蓄的人才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人盡其才。
著名記者范長江曾經(jīng)說過:“一張報紙,一個記者,其基礎在群眾,前途也在群眾。”應該說,深入基層、熟悉官兵、貼近一線,已經(jīng)成為軍事新聞工作者的共識。但如何深入、如何貼近呢?我想,應該熟悉官兵的思想,尋找共鳴點;熟悉官兵的生活,抓住興趣點;熟悉官兵的訴求,把握關注點;熟悉官兵的憂樂,觸及動情點。
三、新情況新問題永遠是深度報道關注的主陣地—確定軍事新聞深度報道選題必須突出“新”
深度報道作為時代的記錄,承載著時代的內(nèi)涵,必須能夠反映時代的精神、時代的要求和時代的方向。而要能實現(xiàn)這些功能,確定軍事新聞深度報道選題時就必須突出“新”。
所謂新,就是內(nèi)容新。深度報道是面對新鮮的事物,揭示發(fā)展的趨向。這就決定了它必須要選擇和記錄新事物、新氣象、新觀點、新追求。
兩年前,筆者到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采訪,聽到一位炊事班長講述自己跟著部隊從山東移防到東北鬧出的笑話: 把連隊菜窖當成了防空洞,冬天面團被凍成了“冰坨坨”,不知道怎么炸油條、蒸饅頭……
這些事情雖小,但卻吸引了筆者的注意。國防和軍隊改革中,不少部隊都接到了移防搬遷的命令,像這名炊事班長移防后遭遇類似的尷尬并非個別。當時筆者就感到:這是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是軍事新聞深度報道在改革時段應該重點關注的時代課題。
于是,筆者便從《“山東漢”如何做好“東北菜”》入手,以點帶面,以該旅為藍本,深入觀察我軍諸多基層部隊接到移防命令后,不計個人得失,不講條件要求,在天南海北趟出一條條新路、闖出一片片天地的感人故事,采寫了《新時代,千里移防“闖關東”》的整版深度新聞調(diào)查。稿件刊發(fā)后,效果出奇的好,許多移防部隊的領導和官兵都反映,看完稿子感同身受,文章里面有自己的影子。
聚焦時代新情況新問題確定選題,深度報道就有了最具針對性、指導性、引領性和時代感的特質(zhì)。2018年,陸軍爆出重磅新聞—首次組織13個集團軍軍長戰(zhàn)役指揮能力大考。一時間,軍營內(nèi)外震動,專家學者關注,網(wǎng)民微友熱議……
前期,各大媒體也對考核情況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報道??晌胰匀挥X得不解渴:考軍長,不僅在陸軍歷史上前所未有,而且這次考核,是陸軍體制編制調(diào)整后,深化轉(zhuǎn)型聚焦打贏,向“脖子以上”要戰(zhàn)斗力,推動部隊打贏能力向更真、更實、更嚴、更高方向扎實邁進的重要舉措。敢公開考核這么高級的指揮員,導向可謂十分鮮明。于是,我深入采訪,采寫了《考軍長,到底考出了什么?》的深度報道,引導官兵由表及里,不僅讓全軍官兵深刻認清了考核高級指揮員的重要意義,更讓各級指揮員深刻認清了自身對打贏的重要作用。
必須要說的是,深度報道的“新”,不是獵奇,不是搜異,而是在大千世界中,尋找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東西,因為深度報道從社會效益上看,就是要指出事物發(fā)展的趨向,引導事物前進的方向。它不只是告訴讀者是什么,還要說明為什么,指出怎么做。
因此,深度報道內(nèi)容上求新,就要求記者在確定選題時,必須視角活。一些新生事物,必須用新的視角去觀察,才會開發(fā)出其中的深邃的新內(nèi)涵;一些已有的事物,必須轉(zhuǎn)換一個視角,才會發(fā)現(xiàn)蘊含其中的新發(fā)展新內(nèi)容,使它成為舊事物的新推力。
眾所周知,網(wǎng)絡+政治工作如今在軍營,已不再是新鮮事??捎H身感受陸軍第79集團軍一次別開生面的考核后,筆者卻看到了新變化。該集團軍組織的考試,考生竟然全是團以上領導,考試內(nèi)容全是“網(wǎng)絡使用”。
為什么要這么考?集團軍領導告訴筆者,面對“手握鼠標長大、敲著鍵盤說話、拿著手機比劃”的新一代年輕官兵,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一些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懂網(wǎng)、管網(wǎng)、用網(wǎng)能力的 “倒掛”依然存在,成為了制約網(wǎng)絡+政治工作的重要因素。
政治工作的“詩和遠方”,既在網(wǎng)上,更在腳下,考驗的不僅是各級領導觸網(wǎng)的勇氣、建網(wǎng)的智慧,還有用網(wǎng)的行動。帶著這樣的思考,筆者深入采訪,采寫了《網(wǎng)絡與傳統(tǒng)政工如何“珠聯(lián)璧合”—第79集團軍吸納時代元素創(chuàng)新政治工作新聞調(diào)查》,贏得部隊領導高度評價,許多領導在網(wǎng)上留言說:“時代在飛速發(fā)展,裹足不前肯定落伍,走得太慢也是一種退步。既然握著鼠標、看著屏幕長大的官兵注定將影響時代前進的方向,我們就不該總是與時代擰著勁、對著干、逆著行?!?/p>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文似看山不喜平。那些平平談談的報道,讀者會拒之門外。一如白水與茶水,只有香氣撲鼻的茶水才會引起人們的細細品味和認真欣賞;只有那些新、奇、快、活的新聞,才會激發(fā)讀者的接受欲望和閱讀興趣。作為一名軍事記者,我們要做的,就是練就一雙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和精選那些不起眼的新生事物,在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發(fā)掘和遴選那些新穎獨特的因子,見人所未見,采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好作品來。
(作者單位: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陸軍防化學院)
責任編輯:姜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