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看片你懂的在线观看,向往的生活6免费观看,免费无码黄视频网站,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五月婷

融媒矩陣 軍事記者

本刊編委會

主 任 李? 軍? 孫繼煉

副主任 雷 雨

編 委

陳廣照??夏洪青 林乘東 

徐雙喜? 張曉祺 趙風云?

張 鋒 姜興華

總 編 輯 徐雙喜???????

副總編輯 張曉祺? 趙風云

執(zhí)行總監(jiān)? 張 鋒

主  編 姜興華

副 主 編 呂俊平

美術編輯 李? 玥

發(fā)行編輯? 倪曉麗

責任校對?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興華

本刊顧問

胡懷?!±? 梅 陳國權

陸紹陽 趙云澤? 隋? 巖

王? 楊? 丁玉寶? 楊慶春 

聶建忠 劉鳳橋? 劉紹勇

編輯 《軍事記者》編輯部

出版 解放軍報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總發(fā)行處 北京報刊發(fā)行局

國內統(tǒng)一刊號?。茫危保保矗矗叮罚牵?/p>

國際標準連續(xù)出版物號? ISSN1002-4468

國外發(fā)行代號 M6261

本刊代號?。福玻玻埃?/p>

訂購處 全國各郵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價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號

郵政編碼 100832

發(fā)行電話?。埃保埃叮叮罚玻埃罚梗?/p>

電子郵箱 jfjbjsjz@163.com

深入挖掘史料中的新聞價值

作者:卜金寶

摘 要:新聞,既是對新近發(fā)生事實的報道,也是對事物發(fā)展的新的認識,包括對歷史事件即舊聞新的認識和發(fā)現(xiàn)。老干部經(jīng)歷的事情雖然已經(jīng)成為舊聞,但其經(jīng)歷是一塊“寶藏”,蘊藏著很高的新聞價值。要對歷史負責,刻不容緩地把挖掘史料當成一項搶救性工作來做。

關鍵詞:新聞價值;開國將軍;英模人物

2003年4月14日,我開始負責《解放軍報》老干部工作宣傳,幾年間先后采訪300余位開國將軍和英模人物,整理出文字資料400多萬字、視頻資料200多個小時,為黨、國家和軍隊搶救了一批珍貴史料。

采訪實踐中我感到:老干部經(jīng)歷的事情雖然已經(jīng)成為舊聞,但其經(jīng)歷是一塊“寶藏”,蘊藏著很高的新聞價值;要用歷史的眼光,還原我軍一些光榮傳統(tǒng)的形成脈絡;要刻不容緩地把挖掘史料當成一項搶救性工作來做。

一、老干部的經(jīng)歷是豐富“寶藏”,蘊藏著取之不竭的新聞價值

采訪中我發(fā)現(xiàn),老干部的經(jīng)歷是歷史教科書上看不到的,是一塊“寶藏”,蘊藏著很高的新聞價值。

比如,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開辟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歷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當年,這支隊伍是怎么上山的?

2003年10月,我采訪全國政協(xié)原常委、98歲的老紅軍李立。李立1926年參加革命,是三灣鄉(xiāng)第一任黨支部書記,目睹了毛澤東在三灣對部隊進行改編的全過程。他在新中國成立后,任井岡山所在的吉安地區(qū)第一任地委書記,后在貴州、江西等省當過省長。當年,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隊伍來到三灣,給井岡山上的袁文才寫信,表達了上山的意愿。這封信由李立和他的叔叔李長俚送往寧岡茅坪。袁文才接到信后,給毛澤東寫了一封回信,婉言謝絕。毛澤東沒有放棄,又寫信表明心跡,還送了3支槍給送信使者。這封信中“結為友好、聯(lián)合一致”的坦誠打動了袁文才。10月3日,毛澤東帶領部隊進駐寧岡古城,等了3天才在大倉村與袁文才會面。此時,袁文才還心存戒備,在會面地點埋伏兵馬,以備不測。但他看到毛澤東僅帶了陳浩、何長工兩人單刀赴會,并慷慨送上100支槍作見面禮,立即消除顧慮,并回贈了1000塊大洋。隨后,毛澤東和王佐也取得聯(lián)系。從此,山寨大門向毛澤東和工農(nóng)革命軍打開。

我對李立的專訪《我為毛委員當“聯(lián)絡員”》(刊登于2003年12月23日的《解放軍報》),披露了他為毛主席送信等鮮為人知的事情。專訪刊登后,他接到包括開國上將蕭克在內的許多老同志的電話,說他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還比如,恢復高考制度,是改革開放之初引起震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chuàng)新,也是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領導崗位后的一個重大決策。在此之前,他就想讓軍隊帶頭,推動教育戰(zhàn)線的整頓。原總裝備部石家莊第一干休所副兵團職離休干部張文峰,就是鄧小平推進教育戰(zhàn)線整頓的見證者。

張文峰,曾任哈軍工教務部部長、副教育長,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副書記,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顧問等職。2007年12月27日,我拜訪了這位軍隊教育戰(zhàn)線的老前輩,聽他講述了在鄧小平關懷下籌劃改建國防科技大學始末。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所高等軍事工程院?!枮I軍事工程學院,在“文革”中,該學院教職員工集體轉業(yè),學院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1970年,院校又被拆散,主體部分南遷湖南省長沙市,改名為長沙工學院。1975年7月,鄧小平恢復職務主持中央工作后,曾指示國防科委以長沙工學院為基礎組建國防科技大學。時任長沙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學院領導小組負責人的張文峰和訓練部負責人高勇接到上級通知后,準備落實鄧小平的指示,但由于“四人幫”破壞被擱置。1977年7月21日,鄧小平再次復出,張文峰和高勇有幸當面向鄧小平、張愛萍等領導同志匯報工作。當張文峰匯報1975年的籌辦工作情況時,鄧小平說:那時教育戰(zhàn)線的整頓搞不動,我就想讓軍隊帶頭,搞一所國防科技大學,從高中直接招生,現(xiàn)在看來還不夠,還應發(fā)展。鄧小平的接見和指示,給予他們極大鼓舞。返校后,他們很快上報了《關于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的意見》,鄧小平和其他領導同志在接到報告后的第二天,就先后批示“同意”,并明確由張愛萍負責落實。1978年6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關于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的通知》,指出: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將長沙工學院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列入軍隊序列。

再比如,2008年3月,西藏拉薩等地發(fā)生“藏獨”分子嚴重打砸搶燒的騷亂事件,我國政府采取堅決的措施,迅速平息騷亂,組織有關部門搶修被破壞的通信和輸電電路,很快就恢復了當?shù)氐纳a(chǎn)、生活和教育秩序。對此,西方一些人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為此,我拜訪了西藏問題專家、軍事科學院老干部王貴。這位老前輩畢業(yè)于南京中央大學。南京解放后參軍到原18軍,接著就進藏,一干就是31年,是西藏變化的建設者、保衛(wèi)者、親歷者和見證者。

讓西藏變化的親歷者談西藏,讓研究西藏問題的專家談西藏,最有說服力。這次采訪,王貴眼含熱淚給我講了兩天,使我了解到許多聞所未聞的故事。特別是兩個細節(jié)令人刻骨銘心:剛進藏的時候,農(nóng)奴與狗爭食;一個老媽媽,頭上全是虱子,餓得皮包骨一般。就在連隊衛(wèi)生員趕來搶救時,老媽媽就斷氣了。王貴十分憤恨地說:你西方人,你美國人有什么資格對西藏說三道四?我對他的專訪《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西藏》在2008年5月6日《解放軍報》整版刊登后,中宣部新聞閱評小組逐段給以評介,稱贊“文章有事實、有分析、有深度,是當前批駁‘藏獨’勢力的一篇上乘之作”。

二、用歷史的眼光,還原我軍光榮傳統(tǒng)的形成脈絡

在對老干部的采訪中,我了解到我軍一些光榮傳統(tǒng)是怎么形成,又是如何完善的。這使我對實踐出真知,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等馬克思主義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的一些光榮傳統(tǒng),也有了更為透徹的認識。

我有幸拜訪原40軍政委馮愷,他當教導員時帶領官兵創(chuàng)造聞名全軍的“訴苦經(jīng)驗”,先后得到陳云、羅榮桓、毛澤東等領導同志的肯定。我見到馮老時,他已年過八旬,且半身不遂。老人家戎馬一生,參加了無數(shù)的戰(zhàn)斗,但最得意和最掛念的一筆,就是“訴苦經(jīng)驗”。

怎么回事呢?1946年初,馮愷到東北民主聯(lián)軍遼東3縱隊7師12團三營任教導員。這個營是日本投降后由東北本溪煤礦日寇的戰(zhàn)俘和勞工臨時拉起來的一支“老兵新部隊”,不僅戰(zhàn)斗力較差,還有少數(shù)士兵開小差。怎么穩(wěn)定部隊,是個很費腦筋的事。就在這時,師里召開政治工作會議,主題是“階級教育”。這次政治工作會議使馮愷茅塞頓開?;氐綘I里,他立即召集干部開會進行研究,在全營搞階級教育。官兵圍繞“誰養(yǎng)活誰”展開了“辯論”。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場討論,引出了“訴苦教育”這一新生事物,其效果很快在戰(zhàn)斗中得到了驗證。1947年1月,敵人向南滿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在熱水河子戰(zhàn)斗中,三營表現(xiàn)得很勇敢。九連戰(zhàn)士房天靜只身沖入敵陣,俘敵10余人,成為縱隊第一位特等功臣。而這個戰(zhàn)士在過去打仗時,則比較膽小??v隊劉西元副政委聽說后,專門找這個戰(zhàn)士談話,問他為什么這么勇敢?回答是:“因為我擦亮了眼睛,認清了敵人?!痹僮屑毩私猓桶炎约涸谶B隊開展的“訴苦教育”中提高覺悟的事匯報了。劉副政委聽了很高興,就派人到三營進行調查。就這樣,“訴苦教育”逐漸引起了團、師、縱隊、東北軍區(qū)以至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的關注。

我對他的專訪《毛澤東親筆修改的“訴苦經(jīng)驗”》在《解放軍報》刊登后,老人家特別高興,給解放軍報社領導寫信,感謝報社了卻了他一生的心愿,期待《解放軍報》“把老同志的家底都翻出來告訴大家。”

現(xiàn)在想來,這些“家底”雖然都是舊聞,但有很高的價值。這啟示我們,一切真知灼見,一切管用的經(jīng)驗辦法,均來自實踐,來自群眾。作為軍事新聞工作者,要用歷史的眼光,還原我軍一些光榮傳統(tǒng)的形成脈絡。這需要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總結、善于提煉,善于推廣。

對新四軍第1師老戰(zhàn)士謝云山的拜訪,也令我終生難忘。他1929年出生,1945年參加革命。在我軍的歷史上,“立功運動”是新四軍第1師200團創(chuàng)造的。作為這個運動的親歷者,謝老一直有個愿望,就是完成老政委鄭克的臨終囑托:將“立功運動”的來龍去脈告訴后來人。

這又是怎么回事呢?1946年7月中旬,華中野戰(zhàn)軍發(fā)起蘇中戰(zhàn)役。7月13日,首戰(zhàn)宣(家堡)泰(興),華中野戰(zhàn)軍第1師全殲敵83師65團,俘敵1200余人。其中有一個國民黨兵叫劉友三,被分在三營七連當戰(zhàn)士。因為剛剛被解放過來,沒有發(fā)給他武器,讓他當機槍副射手,負責搬運裝填機槍子彈。他憋了一股勁:“你不給我發(fā)槍,我自己搞!”在后來的一次戰(zhàn)斗中,他赤手空拳繳獲了4支槍,其中有一支卡賓槍。清掃完戰(zhàn)場,劉友三就纏著指導員李甦帶著他去見營長。李指導員帶著這個新戰(zhàn)士找到了營長胡守信、教導員田昌煒,并介紹說:“這個新戰(zhàn)士叫劉友三,是幾天前從宣家堡戰(zhàn)斗中解放過來的,也是個窮苦人,被國民黨強迫當?shù)谋?。這幾支槍都是他剛從敵人手中奪過來的。”不想,指導員這么一說,劉友三當時就哭了,說:“長官,我參加新四軍這幾天,親眼看到這邊比那邊好,這邊到處受到老百姓歡迎,長官不打罵士兵。我只是干了一些掃地、清理廁所、看槍的活,連長老在全連弟兄面前夸我。這兒就是我的家,我決心留在這兒打老蔣,不回家了?;丶艺諛邮芸?,說不定又被國民黨抓去當兵,我要在這兒殺敵立功?!闭f著,他從肩上放下了4支槍,對營長說,“你可得給我記功,不要忘了……”營長滿口答應,并夸他:“你仗打得好,是個好戰(zhàn)士?!苯虒T則當場拿起筆,邊說邊記:“我現(xiàn)在就給你記下來。希望你多殺敵、多立功?!眲⒂讶軡M足地走了。

這件事情反映到團政委鄭克那里,他立即下到連隊了解,一個剛剛解放的戰(zhàn)士為什么打仗這么勇敢?是什么原因使得他這么看重記功?鄭克同志還幫助基層總結經(jīng)驗,使之不斷完善,并把這個經(jīng)驗上報,得到了上級機關的支持和關心,最終受到毛澤東同志的贊揚。不幸的是,1949年1月6日,在淮海戰(zhàn)役最后階段攻打吳樓的戰(zhàn)斗中,他身負重傷,在被官兵抬下陣地時還掛念著“立功運動”,拉著謝云山的手叮囑道:“‘立功運動’是個好形式,是政治工作的一個創(chuàng)造,勝利后也要經(jīng)常宣傳它,不能讓它斷線了……”話未說完就犧牲了。

我請謝云山講述“立功運動”產(chǎn)生前前后后的文章刊登后,原23軍政委、94歲的開國將軍陳茂輝打電話給謝云山:“感謝你做了件大好事,把被毛主席倡導的‘立功運動’的由來介紹給后人,也是把我軍的光榮傳統(tǒng)傳了下來?!?/p>

是??!繼承和發(fā)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tǒng),首先要把這些歷史留住,要讓更多的人知道,然后才談得上發(fā)揚。這正是這些珍貴史料的新聞價值。

三、對歷史負責,刻不容緩把挖掘史料當成一項搶救性工作來做

總結采訪老前輩的經(jīng)歷,我十分欣慰,因為經(jīng)過努力,挖掘搶救了一些存在于老前輩身上的歷史,記錄了一些重大事件,有的還填補了歷史教科書的一些空白,但我感受更多的是遺憾。

2004年6月30日,我在沈陽見到西路軍老戰(zhàn)士、原武漢軍區(qū)副司令員徐國夫。他和開國上將許世友是生死之交。許世友當團長時,他的兄長徐國武在許世友麾下當營長。1933年徐國武犧牲,許世友給他做工作,“你哥哥犧牲了,你不要難受?!?935年,許世友當師長,徐國夫又在許世友麾下當團長。徐國夫經(jīng)歷的事太多了,他有好多話要說。激動地對我說,對一支部隊來說,打得贏不能當作一個標簽。我問你,古今中外,哪支軍隊是為打敗仗組建的?打敗仗并不可怕,關鍵是汲取教訓,善于轉敗為勝。幾句話說得我直點頭。想來也是,我們研究敗仗不多。他接著對我說:“教訓是最好的財富,研究敗仗,總結教訓,是為了更好地打勝仗。對戰(zhàn)爭年代的軍事指揮員,特別是開國元勛們,他們怎么指揮打仗,你們有的知道,有的就不知道了。即使知道的,很多是從影視作品上了解的。我們則不然,我們對為中國革命嘔心瀝血的指揮員們,對經(jīng)歷過硝煙戰(zhàn)火的戰(zhàn)友們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始終是清清楚楚、真真亮亮的。有生之年,我要把知道的,都一一告訴你們,讓年輕一代記住他們……”我深信他身上有故事,相約再訪,可老將軍2004年8月26日突然就走了。

2004年6月28日,我在沈陽見到著名戰(zhàn)斗英雄郅順義。郅順義1946年4月和家鄉(xiāng)姑娘陳元鳳結婚。1947年10月參軍。1952年春,他回鄉(xiāng)探親時已是全國戰(zhàn)斗英雄,而此時,他的妻子患類風濕關節(jié)炎,全身癱瘓。郅順義不離不棄幾十年,為妻子穿衣梳頭。我采訪老英雄時,他的妻子就在里屋。我說,您的事跡十分感人,真的不容易?。≯ろ樍x說:“哎!她的命苦?。 本瓦@一聲充滿感情的嘆息,讓我牢牢記住了他。老英雄沒有任何“閃光”的表白,但這樸實的語言才折射出人性的光輝。我對他說,另找時間專門聽您講和妻子之間的故事,最終又落空了。

有的開國將軍,等我慕名拜訪時,已經(jīng)重病纏身,無法交流。有的則剛剛聯(lián)系上,就駕鶴西去……

是??!人生苦短,歲月無情。多少真實的歷史,隨著老將軍們的逝去,永遠地塵封下去。2006年8月,老將軍劉月生感慨地對我說:“我很愿意跟你們講過去的事情,不然的話,沒準什么時候就到了八寶山,一把火燒成了灰,我們的事情再也不會有人知道了?!比缃?,老將軍早已作古,然而言猶在耳。

每每想到這些,我頓有一種緊迫感:作為新聞工作者,要對歷史負責,刻不容緩地把挖掘史料當成一項搶救性工作來做,從中尋找那一代人信仰的源頭和坐標,這也是對光榮傳統(tǒng)的傳承和弘揚。

(作者系解放軍報社原政工部高級編輯)

責任編輯:姜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