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關頭見擔當
楊靖宇將軍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東北抗聯(lián)將領之一。
深深刻在每一個中國人記憶里的是他為國捐軀后的這一幕:日本侵略者剖開了他的遺體,他的胃里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一粒糧食都沒有,連殘暴的侵略者也為之膽寒。
楊靖宇和他的戰(zhàn)友們在14年抗戰(zhàn)中所鑄就的抗聯(lián)精神,已經(jīng)成為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今天我們提供的這份檔案資料,則讓我們看到了楊靖宇的另一面,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從參加革命那一刻起,楊靖宇始終出現(xiàn)在最危險、最緊要處,無論是在家鄉(xiāng)發(fā)動農民起義,還是遠赴東北在黨組織遭遇嚴重破壞時臨危受命、在外敵入侵時走上抗日前線,暗夜之中,他始終是一面耀眼的旗幟。
重溫楊靖宇的英雄事跡,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何謂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和平時期,也許沒有炮火硝煙,但仍有無數(shù)的堡壘需要攻克,仍有無數(shù)的硬仗要打,仍需要一大批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勇?lián)厝危@也正是新時代遼寧精神的重要內容——忠誠擔當。
已經(jīng)去世78年的楊靖宇將軍,仍舊能給予我們無盡的精神力量。
1929年8月,日本侵略者控制的《滿洲日報》《盛京時報》等有影響力的報紙,在重要位置刊登了“共黨地下首領張貫一在撫順落網(wǎng)”的新聞,一時間,“張貫一案”震驚東北。
張貫一是誰?何以引起日本侵略者如此重視呢?他就是當時滿洲省委撫順特支書記、轟動一時的撫順煤礦大罷工的領導人,也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東北抗日聯(lián)軍的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將軍。
臨危受命 成功領導撫順煤礦大罷工
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大批共產黨員被捕入獄甚至慘遭殺害,中共滿洲省委也屢遭破壞、主要負責人相繼被捕。
1929年,化名張貫一的楊靖宇被當時的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劉少奇任命為中共撫順地區(qū)特別支部(以下簡稱撫順特支)書記。當時的撫順特支負責人被捕,黨組織遭到破壞,急需派一位有工作經(jīng)驗的同志來打開局面,這一重要任務就落在了楊靖宇身上。
來到撫順后,按照中共滿洲省委的指示精神,楊靖宇把工作的重點放到產業(yè)工人中,以“八大礦”、南滿大廠、發(fā)電所為中心,領導煤礦工人開展反對日本把頭的斗爭。
他深入工人之中,與工人同寢、同食、同作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工人,組織教育工人,領導工人斗爭。當時撫順礦工中山東人居多,楊靖宇便自稱是與河南東北部毗連的山東省曹州人,拿起丁字鎬和礦工們一起下到潮濕陰暗的礦井挖煤。時間久了,耿直、熱心、體貼的楊靖宇成了礦工中的核心人物,工友們都親切地稱他“山東張”或“張大個子”,有困難都愿意向他傾訴、同他商量。楊靖宇也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組織“兄弟團”“識字班”等形式,把礦工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在當時的撫順礦區(qū),日本礦主殘酷地壓榨礦工,礦工的死亡率很高。加之生活條件惡劣、疾病肆意蔓延,生活苦不堪言。楊靖宇決定采取強硬措施,組織領導煤礦工人大罷工。
楊靖宇首先號召礦工們團結起來,不上工,不出煤,從經(jīng)濟上卡住日本人的脖子。在日本礦主提出談判解決問題后,楊靖宇又帶領礦工代表向日本礦主開出復工條件:第一,必須立刻召回被裁礦工;第二,必須改善礦工勞動條件;第三,必須增加礦工工資,加班加點必須額外付給工錢。
4天后,遭受巨大經(jīng)濟損失的日本礦主被迫答應了礦工們的條件,煤礦罷工斗爭取得了勝利,同時也大大增強了黨在工人心中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