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路上學黨史丨走進福建寧化,探訪萬里“紅飄帶”最遠的起點
■中國軍網記者 趙鐳餉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p>
1930年1月,毛主席率領紅軍經過寧化,用這首《如夢令·元旦》抒發(fā)戰(zhàn)略轉移取得成功后的輕松與暢快,并熱情洋溢地憧憬了革命根據地將蓬勃發(fā)展的美好前景和堅定信心。
90余載時光流轉,換了人間。如今,走在寧化境內,早已不是“路隘林深苔滑”,而是路闊、林茂、繁華。近日,“而今邁步從頭越——長征路上學黨史”網上主題宣傳福建線活動采訪團成員來到紅軍長征出發(fā)地之一的寧化縣,追憶那段紅色的風雨崢嶸之路。
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內景。中國軍網記者 趙鐳餉攝
東經116°36′58″,走進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這組坐標數字格外醒目。它便是寧化縣內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的東經坐標,站在歷史發(fā)生地回望,紅色的刻度愈發(fā)清晰。
寧化縣,這是紅軍長征最遠的出發(fā)地、最靠東部的位置,這里也曾是中央蘇區(qū)的“核心區(qū)”。據介紹,寧化縣是早期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七個縣之一,是東線戰(zhàn)略要地。寧化蘇區(qū)大力發(fā)展經濟,積極興辦社會事業(yè),廣泛開展擴紅支前運動,曾在保障中央蘇區(qū)、維護蘇維埃政權上做出重要貢獻。
1931年,中共寧清歸工委成立后,首先以曹坊為中心,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農會,組建地方武裝,成立蘇維埃政府和黨組織。同年11月上旬,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正式成立寧化縣蘇維埃政府。
“而今邁步從頭越——長征路上學黨史”采訪團在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參觀。中國軍網記者 趙鐳餉攝
講解員向采訪團介紹,在推動蘇區(qū)教育方面,寧化蘇區(qū)先后建立起200多所列寧小學;在農業(yè)生產方面,寧化蘇區(qū)是中央蘇區(qū)重點產糧縣,是中央蘇區(qū)福建省種植油菜最多的蘇區(qū)縣;在維護婦女權益方面,縣委設立婦女部,縣蘇設立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切實保證婦女的翻身解放……采訪團成員一邊聽講解,一邊記錄著,每一次對于紅色足跡的踏尋,也是一場喚醒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磨礪。
場景還原:寧化婦女剪掉髻子當紅軍。中國軍網記者 趙鐳餉攝
“韭菜開花一桿心,割掉髻子當紅軍;保護紅軍萬萬歲,割掉髻子也甘心?!边@首留存下來的山歌,是當年寧化蘇區(qū)的婦女寧愿剪掉自己的頭發(fā)也要去參加紅軍隊伍的生動寫照。
當時,客家婦女的頭發(fā)叫作髻子,講解員介紹說,那時候髻子就相當于一位客家婦女的臉面。但是客家婦女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紛紛下決心割掉髻子要參加紅軍。在寧化,共有700余位婦女剪掉髻子參加紅軍,真實反映了寧化蘇區(qū)人民群眾對于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擁護。
當講到寧化人民支援前線紅軍的時候,講解員提出一個問題:收集到的糧食是由誰負責運送的?可能大家都想不到,當時負責運送糧食的正是寧化地區(qū)的廣大的婦女們。館內擺放著與當時一擔糧食重量相當的糧食擔子,有120斤左右,不少采訪團的成員上手試了試挑起這副擔子,都感覺到非常吃力。“所以那個時候寧化的婦女可以說是撐起了寧化紅色的半邊天。”講解員感慨地說。
寧化婦女連放哨站崗使用的牛皮口令袋。中國軍網記者 趙鐳餉攝
在這片土地上,青年參加紅軍、婦女支援生產、孩子組建兒童團,蘇區(qū)人民與紅軍之間的紐帶,不僅是一段記憶,更是一種生死相依的深情厚誼。一個精致的橢圓形小皮包,它是寧化縣婦女連放哨站崗使用的牛皮口令袋;一套制作布草鞋的工具,用它為紅軍制作的草鞋與普通的草鞋相比增加了布料,非常結實耐穿;一處造紙作坊復原場景,造紙業(yè)發(fā)達的寧化曾為中央蘇區(qū)提供萬擔毛邊紙……一件件展品、一張張照片見證了寧化蘇區(qū)的人民群眾踴躍投身到革命斗爭當中的那一段光輝的歲月。
青史為鑒,揭示一個政黨、一支軍隊的人心向背,更折射歷史前行的大勢所趨。
行走在歷史的長廊里,一組組數字觸動著采訪團的成員的內心:蘇區(qū)時期,全縣13萬人口中有1.6萬余人參加紅軍;1000余名寧化青年選派參加著名的少共國際師;長征期間,6600多名寧化子弟兵參加長征,到達陜北時僅剩58人……
寧化縣黨史辦主任伊仕鵬向記者介紹,寧化總共為蘇區(qū)提供糧食是20余萬擔、油菜有60余萬擔、草鞋布鞋20余萬雙,還組織了2萬多人的擔架隊,為我們紅軍戰(zhàn)士進行后勤保障、運送物資等,為革命事業(yè)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和巨大的犧牲。
游客帶著孩子來到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參觀。中國軍網記者 趙鐳餉攝
記者看到,場館內不斷有游客前來參觀,多數是帶著孩子一起來的。家住寧化的姚女士已經是第三次帶著孩子過來參觀了,她對記者說:“第一次帶孩子們來的時候他們感覺很震撼,革命先輩犧牲生命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好好向孩子們講述他們的英雄事跡?!?/p>
“這些千千萬萬青年人的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像一把烈焰,貫穿著這一切……”在《紅星照耀中國》中,埃德加·斯諾曾用如此熱情洋溢的筆觸贊揚著長征這個偉大的奇跡。而那些踏上這段路途的年輕人,一開始并不知道要走多遠、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但他們知道,要跟著一個正確的方向——中國共產黨。
劉伯承元帥曾說,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們走的。但蘇區(qū)人民為什么死心塌地支持和追隨著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展館中記錄的一字一句深刻回答著“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
在寧化蘇區(qū),黨和紅軍打土豪、分田地、辦教育、通郵政……蘇區(qū)建設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如今的寧化,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河龍貢米成為標志性產業(yè)、寧化玉扣紙馳名中外……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這片紅色熱土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鄉(xiāng)村振興大道上越走越順,正如毛主席詩詞中描繪的那樣“風展紅旗如畫”。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大的底氣,這些故事不僅是過去的歷史,更是新時代的我們不斷前行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