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愿死在綠化事業(yè)上,也不死在病床上”
王成幫
吃過早飯,老兵王成幫穿上舊軍裝,背起水壺干糧,拿著植樹工具,從庫爾勒市區(qū)的家中出發(fā),搭1個多小時公交,趕往郊區(qū)的苗圃基地。
公交車向前行駛,途經(jīng)穿城而過的孔雀河。從獅子橋到建設橋的河段,兩岸柳樹搖曳。這些柳樹有一個與老兵共同的名字:成幫柳。
“成幫柳”是新疆巴州地區(qū)唯一以人名命名的樹種。給柳樹取這樣一個特別的名字,是當?shù)乩习傩諏ν醭蓭蜑榫G化事業(yè)所做貢獻的特別褒獎。
早在參軍入伍時,對種樹的執(zhí)念就已經(jīng)深埋王成幫的心底。
1956年,20歲的王成幫從甘肅參軍來疆,服役于原陸軍某師十團。
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來到遙遠的邊疆,汽車在戈壁灘上顛簸的那17天給王成幫帶來極大震撼。一個概念在他腦海里生發(fā):“在新疆,樹是人們生活的命根子。沒有樹,人就不能生存?!?/p>
“新疆需要樹,這里的人民需要樹?!弊鳛橐幻嗣褡拥鼙醭蓭徒o自己布置了一項額外任務——利用訓練間隙種樹。
為了保證樹種發(fā)芽,王成幫曾用嘴嘗土,以此判斷鹽堿地的含堿量,確定科學的種植方法。
為解決樹苗來源不足的問題,他在戈壁灘上不斷試驗扦插繁殖方法,并將其傳授給當?shù)乩习傩铡?/p>
擔任師副參謀長后,在組織部隊訓練的間隙,王成幫依然堅持種樹。他帶領官兵和駐地的阿格鄉(xiāng)欄桿村村民栽下的10多萬棵樹,早已成為庫車縣卻勒塔格山下的一道風景。
退休后,王成幫放棄了回家養(yǎng)老的安逸生活,選擇繼續(xù)投身新疆綠化事業(yè)。
1993年,王成幫來到新疆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fā)指揮基地,作為一名不要工資的“臨時澆水工”,一干就是9年。期間他帶領民工改造基地水井10口,修建蓄水池13個,為基地節(jié)約資金200多萬元,植樹150多萬株。
結束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fā)指揮基地的植樹工作后,王成幫回到了妻子張春英工作的庫爾勒市,在市園林局繼續(xù)干起了義務綠化的工作。
2005年,王成幫被確診為肺癌晚期,醫(yī)生說他“最多只能活半年”。
即便在醫(yī)院接受治療期間,王成幫也不忘打電話安排種樹的事情。剛接受了一個多月的治療,他就急不可耐地提著箱子回家,繼續(xù)趕往苗圃基地種樹。
他在日記里寫道:“寧愿死在綠化事業(yè)上,也不死在病床上。我要堅持到生命的最后,為這塊綠地奮斗到生命的最后。”
王成幫一心惦記著種樹,病痛被拋在腦后,病情奇跡般地沒有繼續(xù)惡化。
這些年來,王成幫在庫爾勒植樹育苗近百萬株,極大地改善了當?shù)氐木G化情況。而這一切的初衷,只因王成幫時刻銘記著他作為黨員的初心。
小時候,王成幫跟著母親四處乞討為生。直到1949年9月17日那天,他聽大人們說,“民樂縣解放了,共產(chǎn)黨能讓我們過上好日子”。
很快,王成幫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悲慘的童年總算結束,他也記下了共產(chǎn)黨的恩情。
參軍第一年,王成幫就光榮入黨。從在黨旗前宣誓的那一刻起,他決心這一生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他在這片土地上植樹60多年,不求任何回報。有人稱贊王成幫是一名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他說:“這是老百姓給我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