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發(fā)布:2019-01-14 03:14:08
秋冬季節(jié),塞罕壩的萬頃林海就像一幅油畫。然而,駐守在此的民兵劉軍、齊淑艷夫婦卻無暇顧及這般美景,他們每天都要頻繁地登上瞭望臺,拿起望遠鏡,警惕地進行森林防火觀察。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塞罕壩林場民兵劉軍、齊淑艷扎根護林12年,無論風雪,不分寒暑,每天都要登上瞭望臺守望林海。這對夫妻——
把忠于職責刻入生命年輪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李德坤 曹 明
秋冬季節(jié),塞罕壩的萬頃林海就像一幅油畫。然而,駐守在此的民兵劉軍、齊淑艷夫婦卻無暇顧及這般美景,他們每天都要頻繁地登上瞭望臺,拿起望遠鏡,警惕地進行森林防火觀察。
受此影響,采訪只能斷斷續(xù)續(xù)進行。他們的守哨故事像林海中的小溪一樣,在筆者的心里開始流淌。
2006年,35歲的劉軍和34歲的齊淑艷,來到海拔近2000米的亮兵臺護林哨所,擔任民兵瞭望員。他們的工作場所很小,是面積不到10平方米的瞭望臺。與他們長期相伴的有3件東西:一架望遠鏡、一部電話機、一本記錄冊。他們的工作任務很簡單:從早晨6時到晚上22時,每隔15分鐘觀察一次火情;晚上22時至次日早晨6時,每隔1小時進行一次防火觀察。不管有無情況,觀察結束后都要立即向林場打電話報告。
這套看似簡單的工作流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劉軍、齊淑艷夫妻在長達12年的時間里重復了31萬多次。他們如同在這里扎了根的白楊樹,沒有節(jié)假日,不曾外出旅游,更不能一同下山去看望上學的孩子和家里的老人,就連春節(jié)、中秋節(jié)也無法回家團圓。
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而這對夫妻的人生,卻像是一部反復回放的黑白電影。即便是漫天飛雪的冬夜,他倆也一樣輪流值守,登記冊累積起來已有一米多高。
劉軍和齊淑艷的父母都是林場的第一代造林人。作為林場兒女,他倆從小就知道“防火責任大如天”。劉軍對筆者說:“林子是塞罕壩人的命根子,必須做到萬無一失?!?/p>
說話間,林海傳來窸窣的風聲。
“起風了,我得上去看一眼。”說著,劉軍爬上了16米高的瞭望臺,筆者跟隨其后。他說:“風聲就是警鈴聲。一旦起風,馬上就要上瞭望臺觀察?!?/p>
時間長了,劉軍總結出一套林海火情鑒別方法:雜草燃燒是白煙,樹木燃燒是黑煙。去年一天,劉軍突然發(fā)現克什克騰旗方向有一處地方冒煙,經驗告訴他是草原著火,他立即上報信息。因報告及時,火情得到及時處理。
2006年,夫妻倆剛上哨所時,房舍是個小木屋,不通電,沒水井,取暖靠生火,冬季最冷時室外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咸菜都凍成了冰疙瘩。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與世隔絕的寂寞。劉軍說,大雪封山時他倆一連幾個月見不到人。有時,齊淑艷憋不住了,就出去喊兩嗓子。
寂寞中,劉軍拿起畫筆學習畫畫。他記不清自己畫了多少張畫,只記得練習紙是成捆買來的。如今,哨所里掛滿了劉軍的作品,有雄鷹、有草原,有山花、有森林。筆者在一幅名為《守望》的畫前駐足,畫上兩只貓相互依偎,眼睛圓鼓鼓地盯著前方。齊淑艷說:“畫的就是我們兩口子?!闭f完,她笑了起來。
“現在日子好多了!”劉軍說,2013年,林場給哨所建了5層高的哨塔,屋子里不僅通了電,還能上網。
扎根林海,把忠于職責刻入生命年輪,這對夫妻的人生,就像那棵棵白楊一般挺直。
劉軍夫婦在瞭望執(zhí)勤。曹 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