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 發(fā)布:2019-01-07 11:03:19
鵲橋號為嫦娥四號中繼通信示意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除了為嫦娥四號任務提供中繼服務,“鵲橋”還將開展科學與技術實驗。中繼星上搭載了荷蘭與中國科學家聯(lián)合研制的低頻射電探測儀,可“聆聽”來自宇宙深處的“聲音”,并將與地面上的探測設備聯(lián)合進行干涉測量。
此外,中繼星上還搭載了中山大學研制的激光角反射鏡,將開展迄今最遠距離的激光測距試驗,為未來的應用奠定技術基礎。
孫驥說,中繼星上還搭載了幾臺相機,其中一臺是為了監(jiān)視天線展開情況,另外兩臺用于拍攝月球及地球和月球在不同空間位置上的合影,同時科研人員還希望用該相機觀測到隕石撞擊月球背面瞬間的情形。“盡管難度很大,探測到的概率極低,還是要嘗試一下?!?/p>
張立華說,中繼星是基于成本相對較低的小衛(wèi)星平臺研制,沒有在深空探測任務中應用的經歷,選擇的運載火箭長征四號丙也是第一次在西昌發(fā)射,并且是第一次發(fā)射探月軌道衛(wèi)星,因而任務風險大,研制人員面對的挑戰(zhàn)和壓力非常大。
“中繼通信天線上的一些部件被太陽照射時溫度達100多攝氏度,而在衛(wèi)星處于長達5小時的陰影時溫度又會降到零下200多攝氏度,如何在極大溫差下保證天線正常工作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我們?yōu)榇俗隽撕芏嘣囼?。”張立華說。
他說,該天線的研制也體現(xiàn)了多領域技術的交叉融合,天線上的金屬網是與紡織行業(yè)技術合作的成果,肋展開機構則借鑒了鐘表的發(fā)條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