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羅馬10月5日電
特寫:羅馬難民營里的無奈生活
新華社記者羅娜 宗蓓蕾
羅馬蒂布爾蒂納火車站的高架橋旁,鐵絲柵欄和遮陽布圈出了一方天地,將這里與外面的繁華喧囂隔離開來。這里就是意大利紅十字會和羅馬市政府為難民建立的臨時棲身之所。
難民營門口掛著醒目的紅十字和羅馬市徽,遮陽棚下身穿紅衣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從營地外隱約可見一頂頂雪白、軍綠的簡易帳篷,柵欄上曬著五顏六色的衣褲……
目前,這里容納了200多名難民,其中90%來自厄立特里亞,其余來自阿富汗、巴勒斯坦、利比亞、敘利亞等受戰(zhàn)亂和貧窮困擾國家。
難民營里的小伙子阿里來自厄立特里亞。阿里在家鄉(xiāng)服了15年兵役,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讓他對生活感到無望。
“不逃出來我可能會死,逃出來至少能看到希望。”他說。在湊夠了2200歐元后,阿里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了蛇頭手里。他從家鄉(xiāng)出發(fā),首先到達蘇丹,然后來到利比亞。最后在一個深夜,阿里和幾百名難民登上擁擠不堪的船只,踏上了穿越地中海的“死亡之旅”。
“船在半路就出現(xiàn)了故障,那時候我已經(jīng)徹底絕望了?!卑⒗镎f,所幸“無國界醫(yī)生”的救援船及時趕到,挽回了一船人的性命。
如今,阿里來到難民營已經(jīng)快一個星期了?!拔覞u漸看到了希望,感覺自己現(xiàn)在像在‘天堂’一樣?!彼f。對于未來的夢想,阿里說自己有朝一日還是要去荷蘭,在那里開始新的生活。
對于難民營中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意大利僅僅是中轉(zhuǎn)站,最終的目的地還是經(jīng)濟情況更好的荷蘭、德國、瑞士等國。
難民營的工作人員喬治·德·阿庫蒂斯介紹說,《都柏林協(xié)定》規(guī)定非法移民事務應由第一入境國負責處理。難民們?yōu)榱艘?guī)避身份認證,紛紛從難民接收中心逃了出來,在城市內(nèi)游蕩。設立難民營主要是出于人道主義考慮,為他們提供食宿,讓他們免于露宿街頭。
在這里,難民的流動性很強?!按蠖鄶?shù)人只是待上三五天,稍事休息,就會前往下一站,”阿庫蒂斯說,“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在其他歐洲國家過上更好的生活?!?/p>
難民營里隨處可見的大多是十幾、二十幾歲的青年人,他們會友好地用英語打招呼,會炫耀騎自行車、點球等各種“絕技”吸引人們的視線,在他們臉上很難見到憂愁的表情。
相對于許多故鄉(xiāng)的同齡人,他們是幸運的,能夠逃過生死劫難,找到一個短暫的容身之所,甚至為未來做些打算。但是,今后來到這個城市的難民卻還前途未卜。
阿庫蒂斯說,難民營的財政支持來自政府,民眾也會捐獻物資。但是,相對于每日的消耗,難民營的資金已經(jīng)捉襟見肘,而今后的資金來源還沒有著落。
“我們也不知道這座難民營究竟還能支撐多久”,阿庫蒂斯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