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wǎng)-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王一亙 發(fā)布:2024-11-11 07:05:03
遇見“戍邊石”
■黃路飛 解放軍報記者 吳安寧
屬于喀喇昆侖的色彩是有些單調(diào)的,茫茫荒原之上,遍布灰色的山石,少有鮮艷的植被。然而這片略顯寂寥的土地,承載著邊關(guān)軍人多彩絢麗的故事。
駐守在此的新疆軍區(qū)某邊防團官兵對腳下的石頭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笆赝劣胸煛薄拔覑壑袊薄麄兂3⒛切┝钊丝坦倾懶牡脑捳Z和情景畫在石頭上,以此紀念每一個堅守的日夜,每一段激情的歲月。
有時,物品珍貴的不是它本身,而是附著在上面的記憶。當邊防的故事與喀喇昆侖的石頭相遇,屬于官兵們的熱血時光仿佛凝固在其中,這些灰色的石頭也有了美麗的名字——戍邊石。
今天,我們共同品讀“戍邊石”的故事,感受邊防官兵如山石一般堅韌的品格。
遇見“戍邊石”,遇見更高的天空
雪山上的“戍邊石”。楊勝攝
和很多戰(zhàn)友一樣,每完成一項重要任務(wù),新疆軍區(qū)某邊防團一級上士余江陵總喜歡留下一塊“戍邊石”,或是畫上一面國旗,或是寫下幾句激勵自己的話語,這個習(xí)慣他已經(jīng)保持了15年。
15年前的冬天,下連沒多久的余江陵和班長魏紅偉前往某哨所執(zhí)行光纜架設(shè)任務(wù)。
固定光纜的桿子是松木的,表面刷有一層薄薄的防水瀝青。那時,報務(wù)專業(yè)的余江陵對架設(shè)光纜一竅不通,時常在爬桿時因為瀝青太過光滑而不受控制地滑落。戴著手套更增加了上桿的難度,他索性徒手攀爬,學(xué)著班長的樣子頂著寒風開展作業(yè),雙手也因此常被扎上松木刺。
由于時間緊,余江陵每天要上下桿十幾次,工作近12個小時。而他返回營區(qū)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取出指甲鉗,一根一根拔出手上的刺。太小的毛刺很難找到,時隱時現(xiàn)的疼痛感“刺”得余江陵心里挺難過。他開始有了下山的念頭,但幾次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巡邏隊伍在高原上行進。楊勝攝
一個月后,最后一段光纜終于固定完成。在余江陵的注視下,魏紅偉掏出筆,在桿子旁的一塊圓溜溜的石頭上寫下幾個字——56公里,繼續(xù)加油!
56公里,是彼時魏紅偉自入伍以來架設(shè)光纜的總長。任務(wù)很艱苦,他通過這種方式記錄工作,也激勵自己走向新的開始。
看到班長將二人一個月來的工作以這種方式“銘刻”在石頭上,余江陵有些激動。他瞪大眼睛看了好一陣,然后接過筆,在班長留言的一旁寫下“任務(wù)完成,再接再厲”,然后起身敬了個軍禮。
那以后,余江陵從未向班長提過下山,因為心里不知不覺間早已沒了這個想法。他踏踏實實地巡邏、訓(xùn)練、執(zhí)行任務(wù),每達成一個目標就獎勵自己一塊“戍邊石”。
喀喇昆侖的石頭不僅把余江陵留住了,還牽引著他奔赴更高的地方。2013年,由于任務(wù)需要,他主動申請到海拔更高的邊防連守防?!翱赡苣莾旱氖^離天空更近吧。”談起這個選擇,他笑著說。
來到新連隊,余江陵的首個任務(wù)是前往某執(zhí)勤點輔助完成通聯(lián)。執(zhí)勤點在連隊的后山上,一大早,他沿著一條狹窄的小道一路向上。
高原的天氣變幻無常,走到半山腰時,原本晴朗的天空飄來幾朵烏云,緊接著狂風呼嘯而來。余江陵彎下腰,嘗試著向前走幾步,可他根本睜不開眼睛,每一次抬腳都被大風壓了回來。他只得背過身,微微向后傾,一點一點倒著往上爬。
原本半小時的路程,余江陵走了一個多小時。等到了執(zhí)勤點,臉被吹麻了,心里的熱情也被風沙刮走了大半。
余江陵拍拍身上的沙塵,推開執(zhí)勤點的房門。突然,一片鮮艷的“中國紅”映入眼簾——屋內(nèi)的角落里擺滿了形狀各異、畫滿國旗的石頭,遠看有種震撼心靈的美,他的心情瞬間“多云轉(zhuǎn)晴”。
這是一茬茬在此臨時執(zhí)行任務(wù)的官兵留下的。盡管屋外的風還刮著,余江陵卻一點也不沮喪了:“就跟回到‘家’一樣,好像無數(shù)戰(zhàn)友在身邊?!彼趬堑氖^堆中找了一塊空白的石頭,掏出隨身帶的彩筆在上面畫了國旗,并寫下新的寄語:新的戰(zhàn)位,繼續(xù)堅守!
遇見“戍邊石”,遇見更好的自己
戰(zhàn)士與“戍邊石”合影。楊勝攝
“你最難忘的‘戍邊石’是哪一塊?”聽到記者的提問,中士任樂樂隔著窗子指了指連隊的后山坡。
幾年前,剛剛?cè)胛闆]多久的任樂樂是連隊唯一一個體能不達標的戰(zhàn)士。“當時想著算了,放棄吧?!彼X得自己很難融入到優(yōu)秀的集體中,那種疏離感比在寂寥的高原上生活還讓人難以接受。失意的任樂樂找到的辦法是“躺平”——熬夠兩年就離開。
一天休息時,任樂樂漫無目的地爬上了后山坡。走著走著,一塊半米高的“戍邊石”闖入視線。上面涂著的紅色國旗已有些斑駁,他走上前辨認,發(fā)現(xiàn)國旗下面還寫著一行字:不怕苦、不怕累。
被風雪“洗禮”過的“戍邊石”看起來有些年頭了,是誰畫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留言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這勾起了任樂樂的好奇心,下山后,他迫不及待向幾名戰(zhàn)友詢問起這塊“戍邊石”的來歷。
遺憾的是,這段往事已不得而知,也許是哪位老兵自發(fā)留下的,為表達對祖國深沉的愛,也為鼓勵自己堅守下來。
也正是從那時起,任樂樂的生活中多了一個習(xí)慣,他時常來到這塊“戍邊石”旁坐一坐,想象著那位不知名的戰(zhàn)友寫下誓言時的堅定,心里也無形中增加了幾分勇氣。
漸漸地,他意識到,困難并不可怕,荒廢了寶貴的人生才是真正的遺憾?!皬暮颖钡叫陆贿h千里來當兵,我要對得起自己?!弊詮挠鲆娏恕笆吺?,任樂樂變得越來越有韌勁。他不再逃避現(xiàn)實,而是主動走上訓(xùn)練場,決心讓自己“脫一層皮”后“面目一新”。
幾個月后的體能考核,再次站到起跑線上的任樂樂,眼神中少了迷茫與不安,多了幾分堅定和自信。讓大家為之驚嘆的是,這一次他在連隊新兵中名列第一,還有課目創(chuàng)下了新的連隊紀錄。
那天傍晚,任樂樂特意跑去和“老朋友”見面。再一次坐到“戍邊石”旁,他開心地笑了,一個新的目標也在那一刻浮上心頭:竭盡全力,爭取留隊!
任樂樂真的留了下來,今年已是他戍邊的第7年。
“更遠的未來呢,有什么打算?”記者問。
“當然是爭取繼續(xù)堅守。”任樂樂想也沒想就脫口而出,眼神中透出的是堅定。
遇見“戍邊石”,遇見曾經(jīng)的歲月
一名戰(zhàn)士將全家福畫在“戍邊石”上。楊勝攝
一日高原兵,一生高原情。這里的退伍老兵大多會在離別時帶走點“紀念品”,比如一抔執(zhí)勤點上的泥土,一點融化的冰川雪水。還有,那些“有故事的石頭”。
大山深處的石頭會“說話”。老兵黃碩有一塊愛不釋手的“戍邊石”,那是他在執(zhí)行某次通信保障任務(wù)后撿回的,上面畫著一雙正在搶修光纜的手。
“班長,班長!通信中斷了!”時間回到那天深夜,睡夢中的黃碩被戰(zhàn)友叫醒。他猛地起身,扯過一件大衣向外一路小跑:“先架設(shè)衛(wèi)星保障通聯(lián),我去排查情況?!?/p>
同戰(zhàn)友交代完,黃碩立刻搭載救援車輛尋找通信斷點位置。山坡上,一根電線桿被吹倒在地,里面的光纜裸露出來。經(jīng)檢查,光纜里的玻璃絲斷了,黃碩立刻取出熔接機修復(fù)。
天空飄著雪花,氣溫已低至零下20攝氏度。太冷了,熔接機故障頻發(fā),9次、10次……時間似乎在一次次熔接中越來越慢,黃碩感覺雙手甚至開始冷得“發(fā)燙”。
“再來,我就不信接不好了?!秉S碩使勁搓搓手,又舉著玻璃絲操作起來。終于他聽到“嘀”的一聲,機器屏幕顯示熔接成功。隨后熱縮、固定……光纜成功修好。
任務(wù)完成后,黃碩看了下時間,已過了2個多小時。他緊了緊大衣準備返回營區(qū),卻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彎腰撿了一塊石頭放進口袋。
回到營區(qū)后,黃碩在石頭上記錄下這天的日期,小心收藏起來。后來一名會畫畫的戰(zhàn)友知道了這件事,又特意在那塊石頭上畫下了黃碩執(zhí)行任務(wù)時的雙手,向他表達敬意。
去年,黃碩的服役期滿了。他選擇留在了新疆的阿克陶縣,從事基層工作。他將自己比喻為高原上的一株植物:“在這8年了,早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寒冷的空氣和干燥的土壤,根本離不開了?!蓖宋槟翘欤S碩在行李箱里裝上“戍邊石”,他說石頭上有滿滿的回憶。
和黃碩一樣,老兵王利明已離開高原10多年,仍保留著收集石頭的愛好,家中柜子里的“戍邊石”,有當年從高原上帶下來的,也有還在邊防的戰(zhàn)友寄給他的。
這些形狀各異的“戍邊石”,是王利明的“寶貝”。他會反復(fù)觀察每一塊石頭,給它們?nèi)∫粋€名字。石上圖案形似河流的,就叫“涉水過河”;形似雪山的,就叫“攀山越嶺”;形似高原植物紋理的,就叫“紅柳情”……
還有一些樸實無華的石頭,王利明會在上面刻下幾個人名,都是以前的老戰(zhàn)友,他說想用這種方式,記住曾經(jīng)的歲月,記住高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