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前的今天,在中國東北發(fā)生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開始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zhàn)爭。“九一八”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國恥日!很多人都知道“九一八事變”的罪魁禍首是日本關東軍,但是可能還有一些你不了解的……
“海外四大兵團”
日本關東軍是日本陸軍駐扎在中國東北的一支軍隊,是近代日本陸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因最初侵駐中國東北的金縣、大連地區(qū)的“關東州”而得名。正式成立于1919年,解散于1945年8月。
1898年,沙俄政府強迫清政府把中國旅順和大連灣“租借”給俄國。1904—1905年,日俄之間因爭奪在中國東北的利益爆發(fā)了日俄戰(zhàn)爭,最后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戰(zhàn)后,日本攫取了俄國侵略者在中國東北南部地區(qū)的一切特權,在亞洲大陸獲得了殖民地。1905年(明治三十七年)10月18日,日本侵略者為鞏固其在中國東北南部地區(qū)的殖民統(tǒng)治,將遼東半島改名為“關東州”,派遣兩個師團4萬人的兵團進駐關東州及南滿鐵路附屬地,在遼陽成立了關東總督府,由陸軍大將大島義昌任總督,總督府內設陸軍部。次年9月1日,總督府改為都督府,由大島總督繼任都督。
1907年開始,日本在“關東州”駐扎有1個師團和6個鐵道守備大隊的兵力。
1919年4月12日,日本將關東都督府改為關東廳,以原關東都督府陸軍部為基礎,另組成關東軍司令部,實行軍政分治:關東廳為司法、行政最高機關;關東軍司令部則為最高軍事機關。立花小一郎中將被任命為關東軍首任司令官,直接隸屬于天皇。關東軍與臺灣軍、華北駐屯軍、朝鮮軍并稱為日本的“海外四大兵團”,其中有三個在中國領土上,足見日本明治政府對中國的“關照”?!昂M馑拇蟊鴪F”是日本陸軍“軍”的另一種形式,編制、級別都不固定,用現(xiàn)在的術語就是“軍隊集群”,下設師團或旅團。
關東軍司令部設參謀部、副官部、兵器部、經理部、軍醫(yī)部、獸醫(yī)部、法官部等,指揮駐扎在中國東北的師團、獨立守備隊以及旅順炮兵大隊、關東憲兵。關東軍司令長官由日本內閣陸軍大臣和大本營參謀總長領導。
關東軍司令部先設沈陽,后遷旅順,1931年9月前后又遷沈陽,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前后遷長春,直到1945年8月投降前夕。曾一度向通化、臨江撤遷。
旅順關東軍司令部。
旅順的關東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1906年為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從1919年4月12日改為關東軍司令部,至1931年9月18日,先后有9任關東軍司令官入主該樓,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就是在此密謀策劃的。
關東軍的主力為步兵師團,分駐于寬城子、公主嶺、奉天、遼陽、海城、旅順等地,駐軍采取輪換制,基本上兩年一換防。駐東北的師團仍有部分留駐日本國內,因此編制比日本國內常設師團略小,每師團編步兵旅團2個,騎兵聯(lián)隊、野炮兵聯(lián)隊、工兵聯(lián)隊、通信隊、輜重隊各1個,定額為10583人。
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時關東軍只有1萬余人
1926年日本進入昭和時代后,加緊推行侵略中國和準備對蘇作戰(zhàn)的“大陸政策”。1928年,關東軍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中國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1931年9月18日,關東軍制造“柳條湖事件”,并以此為借口炮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磨刀霍霍的關東軍借機從南滿鐵路屬地沖出,一天內便占領沈陽、長春、遼陽等城市,進而迅速侵占中國東北全境。
關東軍炮轟沈陽北大營。
“九一八事變”之時關東軍戰(zhàn)斗序列:
關東軍司令部(駐旅順,后移駐沈陽)
司令官 本莊繁中將
參謀長 三宅光治少將
第二師團(駐遼陽)
師團長 多門二郎中將
步兵第三旅團(駐長春)
旅團長 長谷部照倍少將
步兵第四聯(lián)隊
步兵第二十九聯(lián)隊
步兵第十五旅團(駐遼陽)
旅團長 天野六郎少將
步兵第十六聯(lián)隊
步兵第三十聯(lián)隊
直屬部隊
騎兵第二聯(lián)隊
野炮兵第二聯(lián)隊
工兵第二大隊第二中隊
獨立守備隊(駐公主嶺)
隊長 上森連中將
第一守備大隊(公主嶺)
第二守備大隊(奉天)
第三守備大隊(大石橋)
第四守備大隊(連山關)
第五守備大隊(鐵嶺)
第六守備大隊(鞍山)
關東軍直轄
旅順重炮兵大隊
關東軍憲兵隊等
以上關東軍總兵力,日方說1.04萬人,中方估計在1.5萬人左右,也有說2萬人的。中方的統(tǒng)計包括鐵路附屬地內的日本武裝警察3000多人。事變第二天,混成第三十九旅團率先從朝鮮越境侵入我國東北,第二師團留守日本國內的所有部隊也全部調往東北。
“九一八事變”后設于沈陽的關東軍司令部。
“九一八事變”后,關東軍兵力不斷增加:1931年底有2個師團、4個混成旅團,1932年達到6個師團、4個混成旅團,此后師團數1933—1936年保持5個師團的兵力,1937年達到7個,1938年9個,1939年11個,1940年12個。
升格為方面軍
1938年1月13日,為適應日本擴大侵華戰(zhàn)爭的形勢并準備對蘇作戰(zhàn),關東軍在師團之上增設軍的建制,關東軍也升格為方面軍,成為繼華北方面軍、華中方面軍之后侵華日軍第三個方面軍。方面軍為日本陸軍戰(zhàn)時編組的戰(zhàn)役軍團,通常下轄若干軍和直屬師團、旅團,人數從十幾萬人到幾十萬人不等。
長春關東軍司令部大樓。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隨著日本在我國東北擴張侵略,關東軍的地位不斷提高。在日本駐中國東北的四大統(tǒng)治機構(即所謂“四頭政治”)關東廳、滿鐵、奉天總領事館、關東軍司令部中,它很快躍居首位,不僅控制軍事,而且參與政治、經濟、外交等侵略活動。它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侵略工具,是推行日本“大陸政策”的急先鋒,窮兇極惡,壞事做盡!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支最缺德的日軍部隊被授予的“通稱號”(部隊代號)竟是“德”字。
日本侵占中國東北14年間掠走煤炭2.4億噸,生鐵1200萬噸,糧食2.28億噸,木材1億立方米。圖為日軍將在中國東北掠奪的物資運往日本。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fā)動侵蘇戰(zhàn)爭。七八月間,為了配合德國對蘇聯(lián)的進攻,關東軍接連組織以蘇聯(lián)為目標的特別大演習(“關特演”),并再次調集大量部隊囤集中國東北。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前,關東軍達到鼎盛時期,總兵力已經增至31個師團,人數上升到85萬人,號稱百萬。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zhàn)爭。太平洋戰(zhàn)爭開始后,關東軍主力逐漸被抽調至太平洋戰(zhàn)線。
升格為總軍
1942年下半年,日本《陸軍綜合作戰(zhàn)方案》專門指示關東軍,要“防止對蘇發(fā)生戰(zhàn)爭,維持北方靜謐狀態(tài)”,但仍在繼續(xù)擴充關東軍力量。
1942年10月1日,日本的關東軍升格為總軍,以作為對蘇作戰(zhàn)的基本力量。關東軍司令部也相應升格為關東軍總司令部,并增設兩個方面軍司令部和裝甲軍、關東防衛(wèi)軍司令部以及第二航空軍司令部。總軍是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部隊的最高編制,總司令官為陸軍大將,編制不固定,下轄數個方面軍,人數從幾十萬人到上百萬人不等。關東軍是繼中國派遣軍(1939年9月12日)、南方軍(1941年11月6日)之后日本第三支總軍,總司令部駐長春(“新京”),梅津美治郎大將和山田乙三大將先后出任總司令官。
長春關東軍司令官邸。
此時關東軍下轄兩個方面軍,6個軍、1個機甲軍、1個航空軍,共計14個步兵師團、2個坦克師團及若干獨立守備隊、國境守備隊等,總兵力約70萬。
從1943年下半年起,為挽回太平洋戰(zhàn)場的頹勢,日本大本營開始陸續(xù)從關東軍抽調兵力增援太平洋戰(zhàn)場,指望這支“精銳之師”能夠挽救自己失敗的命運。至1945年春,相繼從關東軍抽調了20多個師團增援太平洋戰(zhàn)場和準備進行本土決戰(zhàn)。
徹底覆滅
1945年5月初,德國戰(zhàn)敗后,蘇聯(lián)開始騰出手來對付關東軍這個老冤家。此時的關東軍早已今不如昔了。為進行垂死掙扎,關東軍只好重新擴充力量,進行備戰(zhàn)。為此,關東軍將在東北的25萬退伍日本軍人重新征集,并編成8個師團、7個混成旅團,作為臨時部署兵力的補充。至1945年8月10日,關東軍轄第一、三、十七方面軍及第四軍等,共計27個步兵師團、11個獨立混成旅團、2個坦克旅團、1個機動旅團,總兵力約75萬人。但關東軍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種表面的膨脹,如果以原來的關東軍精銳師團換算,這70多萬人的武器裝備和戰(zhàn)斗力,僅僅相當于以前的8個半師團。特別是由于日本在各個戰(zhàn)場連遭慘敗,士氣低落,關東軍往日的威風已經不復存在。
1945年8月9日,蘇聯(lián)對日本宣戰(zhàn)。蘇聯(lián)元帥華西列夫斯基麾下的150萬遠東蘇軍,從三個方向進入中國東北,直取關東軍。蘇聯(lián)紅軍勢如破竹,摧枯拉朽,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全殲號稱百萬的關東軍。此次戰(zhàn)役中,關東軍損失約67.7萬人,其中8.3萬人被擊斃,59.4萬人投降,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徹底覆滅!
日本關東軍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
被俘的關東軍官兵走在哈爾濱街道上。
罪有應得
二戰(zhàn)結束前,日本陸軍約半數的高級將領曾有在關東軍任職的經歷。在東京審判的28名日本甲級戰(zhàn)犯中,有11人曾在關東軍任職;最后有7名罪大惡極的甲級戰(zhàn)犯被判處絞刑,其中竟有6人曾在關東軍任職。他們是:日本首相兼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大將(曾任關東軍參謀長)、陸軍大臣坂垣征四郎大將(曾任關東軍參謀長)、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曾任關東軍總司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曾任關東軍哈爾濱特務機關長)、第七方面軍司令官土肥原賢二大將(曾任關東軍奉天特務機關長)、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木村兵太郎大將(曾任關東軍參謀長)、華中方面軍副參謀長武藤章中將(曾任關東軍司令部第二課長)。關東軍能享此“殊榮”,足見其罪行累累,惡貫滿盈!
東京審判。
此外,在各地受審的乙級、丙級戰(zhàn)犯曾在關東軍供職的,還有關東軍總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關東軍副參謀長岡村寧次大將,關東軍第一方面軍司令官喜多誠一大將、山下奉文大將,關東軍第三方面軍司令官后宮淳大將、岡部直三郎大將,關東軍參謀長橋本虎之助中將,關東軍鐵道兵司令草場辰已中將,關東軍司令部作戰(zhàn)課長坂西一良中將,關東軍新京憲兵隊隊長近藤新八中將,關東軍第二獨立守備隊步兵第十二大隊長鈴木啟久中將,關東軍第一四九師團長佐佐木到一中將,關東軍第三師團野戰(zhàn)炮兵第三聯(lián)隊長柳川悌中將,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大佐等幾十人。除岡村寧次因受國民黨政府包庇被“無罪釋放”,其他都受到了正義的審判,也是罪有應得!而臭名昭著的關東軍七三一部隊長石井四郎中將,受美國當局的包庇逃脫了審判。
1956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軍事法庭開庭審判日本戰(zhàn)犯。
(作者:軍史專家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