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展望
——重溫苦難輝煌,奮斗之路不止;歷史照進現(xiàn)實,美好未來可期
八十余載披荊斬棘,八十余載風(fēng)雨兼程。在貴州省仁懷市魯班鎮(zhèn)紅軍烈士陵園,軍報記者聽到兩代老兵接力守墓的感人故事。老兵劉福昌為紅軍守墓47年,用壞1000多把掃帚,栽種2000多株雪松杉柏。
是什么力量讓劉福昌始終甘于隱姓埋名堅守初心?從老人生前接受采訪的話語中,我們找到答案:“我親眼看見發(fā)生在魯班場的那場血戰(zhàn)!紅軍英勇奮戰(zhàn),用生命和鮮血換來人民的江山,換來人民當家作主的幸福?!?/p>
與歷史共鳴,一次次追溯“我們從哪里來”;與現(xiàn)實對話,一次次追問“我們到哪里去”。紅軍小學(xué)、長征大橋、渡江大道……再走長征路,重溫紅軍情,軍報記者數(shù)不清、記不完這些經(jīng)過硝煙洗禮的地名和路標。凝視這些銘刻血色忠誠的標志,既讓大家看清了腳下那條坎坷的路、光輝的路,也啟發(fā)我們?nèi)ヌ剿髯吆妹褡鍙?fù)興的路、新長征的路。
不忘昨天的苦難輝煌,才能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記者的筆端傾訴著初心:“追尋初心、堅守恒心、激發(fā)信心,再走長征路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程,更是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新征程?!?/p>
在長征路上追隨先烈步伐,用長征精神書寫長征故事,軍報記者所到之處,與當?shù)攸h史辦專家交流,現(xiàn)地踏訪紅軍作戰(zhàn)、露宿舊地,尋故跡、看變化。當92歲的李梅德老人用沙啞的嗓音唱起當年紅軍唱過的歌時,“心懷敬畏一字一句書寫,用鏡頭和筆觸一代一代傳承”這句話噴涌而出,化為了軍報記者孜孜以求的心聲。
沒有思想航標的足跡必將被歷史的長河沖刷,沒有浸透心血的記錄難以激起跨越年輪的共鳴?;赝麣v史,軍報記者一次次探尋思考著紅軍長征的“勝利密碼”。采訪手記里,軍報記者寫道:“長征走過的道路,不僅翻越了千山萬水,而且翻越了教條主義的錯誤思想障礙。‘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奇就奇在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從那時起,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就成為我們黨的命根子?!?/p>
回望歷史云煙,長征精神永放光芒;展望美好未來,新長征路上奮進正當時。
在貴州,紅色文化講解員楊秀帶領(lǐng)軍報記者從“毛澤東小道”走到“鄉(xiāng)愁小道”。站在坦途大道上,遠眺綠水青山,軍報記者看到昔日蜿蜒的紅軍小道,今朝已成脫貧致富的大路。在福建、在云南,軍報記者用文字書寫、用數(shù)字印證“黨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發(fā)”“革命戰(zhàn)士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永遠不過時。在四川、在陜西,軍報記者用腳步踐行 “服從號令”“邁好步子”,繼承革命先烈的事業(yè)永不停步……
“在剩余的生命里,我要將發(fā)揚傳承紅色精神當作自己唯一的使命?!痹僮唛L征路,一名90多歲的老人叮囑軍報記者:“你們都是紅軍的下一代?!?/p>
誠哉斯言。站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點上展望未來,我們感慨萬千:無論走多遠,都不能忘記初心,必須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牢記心中之責(zé)、用好手中之筆、走好腳下之路,更好地宣傳習(xí)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xí)近平強軍思想,講好強軍故事,激發(fā)強軍精神,匯聚強軍力量。
征途如虹,軍號嘹亮。軍報記者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