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老,名湘平,書法界又尊他為夏公,是以隸書名重書壇的大家。初識夏老,第一印象是精神矍鑠,熱情謙和,平易近人。記得當年與夏老談及書法,他首先提到的是我曾聽聞其名卻倍感生疏的《石門頌》。
談及《石門頌》,我感到有些窘迫了。那不就是晚唐五代詩人韓偓所說的“寒藤掛古松”一般,用枯澀的線條寫成的隸書嗎?怎么就值得眼前這位長者數(shù)十年苦苦追求呢?疑惑和不解困擾我多時。
歲月流逝,我開始關(guān)注并進一步探究,膚淺與汗顏之感常縈繞于心,同時我也逐漸地走進了石門,走近《石門頌》,也走近了夏老……
漢隸極品
秦嶺自古以來就橫臥在巴蜀與中原之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至東漢明帝劉莊永平六年至九年(公元63—66年),漢中太守鄐君最終完成歷代修鑿褒斜道的工程。褒斜道南出褒谷穿越七盤山有一段隧道,史稱石門。褒斜道開通后,過往的文人墨客無不為之贊嘆,常抒懷為文將之鐫刻在石門內(nèi)外的崖壁上,世代積累形成了壯觀的石門摩崖石刻。其中,有十三種漢至南宋的石刻最為世人推崇,稱“石門十三品”。
東漢安帝劉祜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褒斜道因動亂破壞而斷絕,秦嶺兩側(cè)社會與民眾生活重又陷入高山阻隔、交通中斷的狀況。至漢順帝時,時任司隸校尉楊渙(字孟文),力排眾議,奏請順帝重新打通并拓寬褒斜道。他歷盡艱辛,風餐露宿,火燒水激,重開石門,加寬延伸穿山通道六丈有余。東漢桓帝劉志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時任漢中太守王升視察石門,感念自己的同鄉(xiāng)、武陽(今四川眉山市彭山區(qū))人楊孟文開鑿石門通道的功績,親自撰文頌揚,并刻石于石門隧道西壁,史稱《石門頌》。
《石門頌》列“石門十三品”之第五品,被尊為摩崖石刻的杰出代表,是東漢隸書的極品。它用鑿子鐫刻在凹凸不平、未經(jīng)打磨的天然石壁上,奔放縱逸,奇趣天成,與廟堂之作相比,充滿山野之氣?!妒T頌》的筆畫逆入平出,含蓄蘊藉;結(jié)體捭闔開張,拙中有變。清代書法家楊守敬稱贊“其行筆真如野鶴閑鷗,飄飄欲仙,六朝疏秀一路皆從此出”。
《石門頌》還被尊稱為草隸的鼻祖和楷模,其筆勢大氣磅礴,拙樸典雅,野趣橫生?!妒T頌》被稱為草隸,始于近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康有為。傳康有為曾在石門洞中研習書法并生活達七日之久,仰慕之情,可見一斑。我國最大的綜合性辭書、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辭?!贩饷妗稗o海”兩字,就取自《石門頌》。
結(jié)緣《石門頌》
夏老長期在部隊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與領(lǐng)導工作,中國畫、油畫、版畫等涉獵廣泛,鐘愛書法,尤精隸書。1976年,他自原廣州軍區(qū)政治部美術(shù)組調(diào)入原總政文化部以后,一直從事全軍美術(shù)書法領(lǐng)域的領(lǐng)導組織工作,曾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一、二、三屆常務(wù)理事,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第三屆常務(wù)理事,現(xiàn)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書法創(chuàng)作院副院長等職。如今,夏老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健朗的身體、儒雅的風度,讓人感受到淡定中仍奮斗不已的進取之心。
夏老結(jié)緣《石門頌》要回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一天,工書法、善繪畫,幼承家學,曾經(jīng)遍臨《曹全碑》《禮器碑》等諸碑帖的夏老,在西單的一個小書店偶見《石門頌》的拓本,早已仰慕神交的他,欣喜莫名。從此,他晨昏摹讀,終日不倦,與《石門頌》結(jié)下了數(shù)十年、至今情未了的不解之緣。
摹寫《石門頌》需要有深厚的隸書功底,并不適合一般的初學者。清代隸書大家張祖翼曾經(jīng)評說:“然三百年來習漢碑者不知凡幾,竟無人學《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也。”夏老選擇《石門頌》,在于他既有雄厚的隸書功力,也有膽識獨辟蹊徑。
夏老書法的藝術(shù)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既融漢簡漢碑,又兼得行草筆意的新隸書上?!皹I(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他遍臨漢魏各種碑帖,又向金文、帛書、殘紙、北朝墓志等各時期書法藝術(shù)廣泛吸取營養(yǎng)。他轉(zhuǎn)益多師,唯藝是取,主張繼承傳統(tǒng),多讀古人碑帖,凡遇書法精品“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在廣取博收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風格。夏老書法寓巧于拙,平夷中創(chuàng)險絕、靜謐中求跳宕。他的隸書筆法豐筋健骨、蒼勁雄渾、質(zhì)樸古拙,成為了當今書壇具有鮮明個性的書法家,也造就了“學古變古”“學法變法”的典型書法風格——夏隸。
夏老閱歷豐富。他曾隨作家劉白羽、嶺南畫家關(guān)山月、黎雄才等到甘肅、新疆等地采風;1987年他作為中國書協(xié)陪同團團長,與日本書道聯(lián)盟第五次研修團一起,赴陜西漢中石門考察學習漢代摩崖刻石,并代表中國書協(xié)給日本書道研修團全體日本書法家頒發(fā)結(jié)業(yè)證書;1998年他應邀為泰國皇宮淡浮院書寫長聯(lián);他曾為中國書協(xié)培訓中心編寫教材《隸書卷》——關(guān)于《石門頌》,他的2500余字長卷屈原《離騷》刻于五米高的巨石之上,作為主碑屹立于湖南汨羅江畔的屈原碑林,與他所書另外兩座巨型石碑《唐山抗震十周年紀念碑》《朝陽閣賦碑》一起,被我國書法界尊為當代隸書的豐碑……2009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夏老被中國文聯(lián)授予“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六十年”的榮譽證書和獎?wù)隆?/p>
純真、樸素、自然,是為人稱道的書風,也是夏老受人尊敬的人品。
駐足在漢中博物館的《石門頌》前,我曾靜靜地沉思。那近2000年前為民請命、櫛風沐雨打通褒斜道的楊渙,那奮筆疾書、深孚歷史責任感寫下《石門頌》的地方官王升,那在堅硬的崖壁刻出漢隸極品不知名的石工,那至今還在孜孜以求推陳出新的書法家們,似詩人在吟哦,像山風在呼嘯,如江海在高歌。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因為,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奮斗精神,代表著中華歷史文化的精粹與魂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