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看片你懂的在线观看,向往的生活6免费观看,免费无码黄视频网站,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五月婷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四集)

來源:光明日報責任編輯:劉秋麗
2018-10-12 08:53

第三段落

微視頻三: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所,也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諸葛亮誡子格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都是在倡導一種家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都高度重視家風。

主持人康輝:

剛剛總書記這一段關于家風的講話,也是在2016年的12月12號接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的時候他說到的。在這個講話里,他也引用了一句古人的話,就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那這句話又講出了我們培養(yǎng)良好家風當中的什么道理呢?

經(jīng)典釋義人趙冬梅: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边@句話是出自《周易·文言》。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非常容易懂的。直譯過來就是說,那些常常做好事的人家一定會福澤深厚,那些常常做壞事的人家一定會遭到禍殃。積善、積不善,重點都在于一個“積”字,積就是積累的“積”。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講,其實就是量變會促成質變。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那這“余慶”究竟是什么呢?這是我們要思考的。這個余慶就是,往上說、往大里說,家庭要為國家培育棟梁。那么往一般的普通人家說,那就是這個“余慶”首先是家庭里涵養(yǎng)出來的和睦之氣。而這個和睦之氣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讓老人安心地頤養(yǎng)天年。這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那么“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個“余殃”又指的是什么呢?往大處說,歷史上的悲劇不少。殺父弒君,家庭不睦的;父子成仇,兄弟鬩墻,妻離子散的。那么再往小處說,那種小的矛盾積累在一個家庭里,它會讓生活在這個家里的每一個人都不愉快。讓生活在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很可能就會愁眉苦臉地度過這一生。而我們知道,其實生命來得多么寶貴,家庭教育是潛移默化的,但它也是最基礎和最堅固的,它奠定了我們每一個人人生的底色。正直、善良、有崇高追求的父母會培養(yǎng)出來積極上進的好孩子;而那些好吃懶做,慣于偷奸取巧的父母就沒有理由責怪孩子沒有上進心。家風之可貴是我們怎樣強調都不過分的。

主持人康輝: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nèi)核,是核心價值觀。還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說良好的家風,這是一個家庭真正的不動產(chǎn)。那如果我們千千萬萬個家庭都有這樣好的真正的不動產(chǎn),那共同支撐起來的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精神大廈。這也正是為什么習近平總書記如此重視家庭建設,重視家風的培養(yǎng)。

思想解讀人王杰:

家風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家風是我們做兒女的、為人處世的準則和行為習慣,家風也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源頭。

下面我談第三個問題,重視家風。

那么關于家風,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從歷史上看,那些傳承久遠的世家大族,他們往往是因為他們的家風、家訓,清白做人、詩書傳家、純真質樸、拼搏進取等等方面,具有了超越地域和時空的永恒的價值。那么這些家風、家訓,讓他們的兒孫像接力棒一樣,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

那么說到家風,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家風。他鼓勵我們,要向楊善洲、焦裕祿、谷文昌等同志學習,樹立良好的家風,做家風的楷模。

主持人康輝:

王杰教授剛剛談到了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共產(chǎn)黨員都來學習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來樹立良好的紅色家風。那說到楊善洲同志呢,他的事跡大家非常地熟悉,他崇高的精神品格不僅體現(xiàn)在他的勤政為民,更體現(xiàn)在他的家風當中。今天我們節(jié)目現(xiàn)場就特別請到了楊善洲同志的二女兒楊惠蘭、三女兒楊慧琴,掌聲歡迎她們兩位。

兩位大姐好。

你好。

給大家介紹一下,我身邊這一位是楊善洲同志的二女兒楊惠蘭,這位是三女兒楊慧琴。

那我們先請惠蘭大姐給大家講一講楊家的家風到底是什么樣的。

嘉賓楊惠蘭:

對于我父親給我們留下來的好的家風,我認為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來考慮。父親怎樣對待事業(yè)和家庭?他怎樣看待權力和親情?我是這樣總結的。對待權力,父親他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對待事業(yè),他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對待家庭方面,廉潔持家、甘于清貧。

主持人康輝:

其實剛剛惠蘭大姐給我們講了楊家的家風,好的家風就是要把小家、大家、國家的關系擺得特別地正。楊善洲書記一直把大家,就是這個集體就當作自家,但是他不像有些人那樣,是把大家的利益往自家拿,反而是把自家的傾囊投入到大家當中,就這樣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今天慧琴大姐也有一個故事想講給大家。

嘉賓楊慧琴:

我記得有一年正值雨季,我們家的老屋漏得不行,媽媽著急了,然后讓人捎信給爸爸,讓他湊點錢回家修整老屋。過了幾天,爸爸寄回了一封信和三十塊錢,他在信上說,“我實在沒錢,現(xiàn)在比我們困難的老百姓還很多,你們就買幾個盆盆罐罐先接下。實在不行就挪一下床鋪,暫時躲避一下”。當時我很不理解爸爸的做法,現(xiàn)在理解了,爸爸的心里裝的全是人民群眾,他是舍小家為大家。

主持人康輝:

其實說起來可能別人都不相信,一個地委書記家里要修漏雨的老屋只拿出三十塊錢。但是如果我們知道楊善洲書記他講過的一句話之后我們就會特別地理解,他說,“國家給我發(fā)工資了,我怎么能夠只想到我的一家人”。

所以,楊善洲真的沒有給他的子女、給他的后人留下什么(物質)財富,但是他留下的良好的家風,這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今天特別感謝兩位大姐給我們講了楊善洲書記的故事,良好的家風真的是你們永遠的財富。謝謝,謝謝兩位!

我們相信楊善洲家的家風是可以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它不僅會澤被楊家的后人,也更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一塊精神豐碑。

思想解讀人王杰:

剛才我們聽到了楊善洲女兒談楊善洲的家風。其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家風也是非常地嚴格,據(jù)齊心同志在回憶錄中寫到,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的習仲勛同志工作非常地繁忙,但是盡管工作非常繁忙,他還愿意花出更多的業(yè)余時間去照顧孩子。他把這看作是天倫之樂、人倫之樂。每次晚飯的時候就是習仲勛同志教育孩子的最好時間。習仲勛同志還會單獨找出時間與孩子們一對一地交談,他把這看成是一種人倫之樂。

這里還有一封家信,是習近平同志2001年寫給父親的拜壽信。信是這么寫的:“父親的節(jié)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yǎng)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chǎn)黨人的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笨梢哉f習近平同志從一名基層干部成長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他從小就受到父母一言一行、言傳身教的影響和熏陶。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忠厚傳家家長久,詩書繼世世代香”。家風是我們從哪里來的根,家風是我們到哪里去的魂,家風是一種情懷,家風是一種積淀,家風是一種信仰,家風是中華文明的璀璨明珠。

主持人康輝:

謝謝我們今天這期節(jié)目的思想解讀人、經(jīng)典釋義人給我們帶來深入淺出又生動的講解。我們中國人經(jīng)常說,家國情懷,為什么?因為在中華民族的邏輯當中,家、國是須臾不可分離的。所以“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那么重視家庭建設,重視家風的培養(yǎng),就是因為家庭建設好了,我們可以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建設起廉潔的黨風和清朗的政風。

進入新時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一個家庭也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們還有共同的中國夢。那就讓我們一起同心共筑起愛國愛家、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為實現(xiàn)我們共同的中國夢去努力奮斗吧。

好,在今天節(jié)目的最后呢,我們再一起重溫那些經(jīng)典的古詩文,再次去感受屬于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經(jīng)典誦讀環(huán)節(jié)

經(jīng)典誦讀人朱衛(wèi)東:

《三字經(jīng)》節(jié)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安樂銘》節(jié)選·蘇洵

人稟天地正氣,原為萬物之靈。

家齊而后國治,正己始可修身。

圣賢千言萬語,無非綱紀人倫。

竭力孝養(yǎng)父母,劬勞恩似海深。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則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稿)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12日 02版)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