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蘇丹朱巴到蘇丹達爾富爾,在動蕩的非洲維和任務區(qū),記者感受到我維和官兵有著相同的做法,就是不管經歷什么困難、遇到多少險情,他們經常是報喜不報憂,不讓家人跟著擔心。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報道——
8月27日,軍士長王軍在進行施工作業(yè)。解放軍報記者 羅錚 攝
敬禮,中國藍盔的親人們
■解放軍報記者 孫兆秋 羅 錚
“你是不是又在騙我?”
“沒騙你,好老婆,你放心吧,我們這次任務時間雖然長點,但這地方挺安全的。再有兩個來月我就回國了,欠你的,加倍還!”
……
這是中國第13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四級軍士長王軍與妻子白靜的微信對話。
記者了解到,在執(zhí)行這次任務過程中,王軍和他的戰(zhàn)友們數次涉險,一路上困難重重、驚險不斷。
“這些情況都不能跟我老婆說,她前不久剛病愈出院,在家里既要照顧年邁多病的老人,又要照顧年幼的孩子,還要上班,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所以,我不忍心也不能再讓她為我擔心?!闭f這些話時,王軍眼圈紅紅的。
從南蘇丹朱巴到蘇丹達爾富爾,在動蕩的非洲維和任務區(qū),記者感受到我維和官兵有著相同的做法,就是不管經歷什么困難、遇到多少險情,他們經常是報喜不報憂,不讓家人跟著擔心。
賈利軍是中國第3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副教導員兼外聯組組長,這位戴著眼鏡的中校軍官溫文爾雅。大家對他的評價是:“對外聯絡的行家里手、不可多得的維和骨干。”
獲得這樣的評價,是因為賈利軍4次參加維和,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先后3次榮立三等功、3次獲任務區(qū)司令嘉獎、3次獲聯合國和平榮譽勛章。
談起家人,賈利軍向記者袒露心聲,連說了兩個“最”:第一,最牽掛的是家里的老人。年近八旬的父母體弱多病,老岳父因腦溢血后遺癥臥床多年,這些年他很少在床前盡孝;第二,最大的遺憾是沒能陪伴女兒成長。第一次出國維和時女兒賈瑋軼不到兩歲,如今已經10歲了。即使在回國期間,他能陪孩子的時間也很有限。2015年他回國休假,當時只有8歲的女兒,對他最強烈的要求是,手牽手領她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賈利軍后來發(fā)現,女兒的目的不是去玩,而是向小朋友們證明:自己也有爸爸,爸爸回來了。說到這里,賈利軍的眼中涌出了淚水。
“我愛爸爸,雖然爸爸不能天天送我上學、陪我玩,但爸爸說他去非洲維和,是為了幫助更多小朋友過上像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女兒這篇受到老師表揚的作文,賈利軍一直珍藏在身邊。